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 http://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jsp?prodId=1299

【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精采書摘】林義傑談毅力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跑過冰原、跑過戈壁,橫越過沙漠、奔馳過戰地;他挑戰過世界上最險惡的環境,他踏觸到人類最危險的地帶;林義傑,一個曾經不愛唸書、因身材瘦小,被田徑隊拒絕多次的大男孩,如今已經成為國際頂尖超級馬拉松選手。

就在今年初,林義傑與兩位國際好友以111天的時間,用雙腳橫越沙哈拉沙漠,不僅創下人類的新歷史,更帶領我們關心非洲水資源的問題。林義傑讓世人從他身上看到台灣人的堅強毅力,也鼓舞了台灣人的士氣。
一路跑來,林義傑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實現他的夢想?是什麼培養出他堅毅的個性?

作者:許芳菊採訪整理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選擇這麼辛苦的冒險運動。在別人眼裡我是在從事一個很辛苦、很危險的運動,可是就我看來,因為我是做了充分的準備與計畫,我就不覺得它很危險,因為要比賽就會有準備,它讓我學習到處理很多事情的態度。

當然,一開始做個運動員,並不是我父母對我的期待,父母的期待總是希望小孩可以當個公務員、或是醫生、律師。可是我從小就愛運動,就選擇跑步。到了高中以後,就自己離家去西湖工商,主要是那裡有很好的田徑隊,我去那裡找教練。以前會覺得小時候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現在回頭看,卻發現我小時候其實滿有目標的。就是因為有一個興趣,我很執著,就去從事。

很重要的是我的態度,我去西湖工商三次,老師才接受我。因為我沒有什麼成績,他們不怎麼敢用我,他們是重點的田徑學校,是正規的訓練,不像一般學校的田徑隊。所以進去的人都是區中運前兩三名、很厲害的學生,而且身材又好。但是我去的時候,我的背包比我的人還大,那時候老師還以為我是小學來的。到最後老師接受我苦苦的哀求,我很高興,就走進我正規的田徑訓練。

磨練從起床、打掃開始
潘瑞根教練對我影響很大,如果沒有他,就沒有林義傑的故事。

在人格教育的培養上,家庭環境當然影響很大,但學校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校教育不在於培養學生多會唸書或是養成功利主義,要學生去爭第一,學校教育應該是讓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麼,而能去付諸於實行。在這過程中,不是要教他去吃掉人、擊敗對方,而是要培養出自我的社會責任,以及自我的成就的期待。如果忽略了這些生活上的磨練,長大之後,就算很會讀書,可是道德感不夠,就會很可怕了。

我們教練潘瑞根最注重的就是生活紀律,他很負責,是一個很特殊的人。他認為要做一件事就是要全力以赴,還有,他時間的管理是非常嚴格的。比如,我們早上要五點叫起床,他會安排每個學生值日,叫學生起床,我那時記憶最深刻就是有位學長叫起床,都這樣摳、摳、摳(用力敲床板),那時真的很痛苦,但這就是磨練,一個耐心的培養。

起來之後,五點半出去訓練,到八點多回來就開始打掃,我們要一天打掃三次,要打掃到不能摸到灰塵,學長會檢查。我發現從打掃過程中,會磨練到心智的成長,我們教練很重視打掃這個環節。那時,我一篇日記寫到,「來到西湖,你要學會如何打掃。」

我那時覺得真是比當兵還辛苦,可是我們教練認為,如果生活紀律不好或是懶散的話,你怎麼成為一位優秀的運動員,而且會影響到你的態度。他的確是ㄧ位影響我很大的老師。

如果你放棄了,只能在旁邊看
會對運動這麼堅持,可能是我爸媽從小就常帶我們去爬山,我就變得很愛運動,在運動中慢慢就養成我這種堅持的個性。因為在運動中如果你放棄了,你就只能在旁邊看別人運動,就不好玩了。

我是六年五班的,是在比較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那時候班上的同學每個人都會去補很多才藝,我也有補,可是我都蹺課,跑到國父紀念館餵魚,後來成績變得不好,但並沒影響我的自信心,可能是我在其他方面的表現還不錯吧。

寫日記,學會自省
運動比賽輸贏的壓力,在小時候還沒什麼感覺,但是到高中,對輸贏有時候會滿自責的,那時候就是鼓勵自己再接再厲。我那時候每天都會寫日記,這也是在西湖的時候培養出來的,老師也會改我們的日記,每天都寫,這滿有趣的。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就會學到自省,就會了解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教練也會看到,他也會給一點建議。那時候教練給予的關心就是一種支持的力量,有時輸掉了比賽,他會鼓勵我再接再厲,對我有所期待。

我覺得體育或藝術對人格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很可惜的,我們以前常常被借用的課就是體育課、音樂課與美術課。

遇到重大的挫折怎麼面對?
我會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就是因為遇到了一個重大的挫折。

我在九八年的時候,promise我的教練,我一定可以拿今年區運會的前三名。然後,我每天非常有目標的訓練,而且那時候我的成績都可跑到全國前三名。我非常認真訓練三個月,結果我在比賽前一天,阿基里斯腱急性發炎,很慘!我被迫放棄一萬公尺的比賽,然後就一直打消炎針。六天我打了七次消炎針,我不願放棄,還是去參加馬拉松比賽,我還記得那天早上老師幫我包紮,還問我:「你確定你要比嗎?你現在沒感覺是因為你打消炎針,等感覺恢復,你就會非常痛苦。」我說,「我確定!」然後我就下去比了。

在前面35公里我都保持前三名,可是再下來我就開始痛了,我開始用跳的,而且包紮的地方都磨得流血了,我跑到38公里的時候,我放棄了。所以我有放棄的時候,我不是每次都很厲害,沒有人可以這樣子的。

我那時候非常的自責,就決定參加下個月路跑協會一百公里的比賽,我就這樣進到超級馬拉松。

進去之後,覺得滿刺激的,我連續拿了三次台灣超級馬拉松一百公里的冠軍,而且一直破記錄。

主動跑向國際盛典
會進到國際比賽,則是我自己爭取進去的。那時候跑馬松認識可口可樂大中華地區的CEO,他熱愛運動,我們常常約在一起跑步,他可跑一百公里跑二十四小時,還參加過馬拉松七天六夜的比賽。他跟我講,如果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卻沒有參加過摩洛哥沙哈拉沙漠七天六夜的比賽,就會是人生枉走一回,因為那是一個馬拉松選手的盛典。

我在2002年自己去報名參加這個比賽,自己開始準備,我就開始喜歡上這個運動。

超級馬拉松好像在比人的拉力賽,第一天贏不見得第二天是贏,第二天贏,不見得第三天是贏,要看每天成績的總和,我覺得好刺激喔!就愛上這個比賽。那一次我是跑第九名,是十七屆以來亞洲人第一次跑進前十名的。我發現我滿適合這種運動的,這是我很幸運的地方,我在三十歲之前就找到我很適合的一樣東西。

之後就去比了很多比賽,中國的戈壁、智利的Atacama(阿他加馬)、亞馬遜河、南極、埃及的沙哈拉沙漠………。成績最好的是智利Atacma的比賽,我拿到第一名。

這次橫越沙哈拉大沙漠,從歷史記載來看,沒有人用駱駝、車子、腳踏車或任何工具,coast to coast橫越沙哈拉沙漠,所以我們這次可以說創下人類歷史。我在在途中遇到一些遊牧民族,聽到我們從哪裡跑過來,都不敢相信。因為這裡環境相當險惡,而且是個戰區,很多地雷、很多武裝份子,危險不只來自大自然,人為因素佔更多。更危險的是人,而不是環境,雖然環境是一個很嚴酷的挑戰。我們算是幸運,可以把這個任務完成。這是人類歷史啊!我們跑了111天。電影公司拍下的紀錄片(Rumming The Sahara),九月會在多倫多影展上映。

沙漠裡的眼淚
跑過這麼多地方,從沙漠、冰原、戈壁到極地,每一趟的比賽,準備時都非常興奮,可是到了後面的階段,當看到的東西愈來愈多了,社會的角落也好、世界的角落也好,尤其是我去的地方,真的是「角落」,我看到愈多的時候,心裡真是愈痛。比如說南極,這麼美麗的地方,你會看到溫室效應的問題。你到了非洲,你看到那些小孩子,你會想到醫療、社會不平等、人為的問題,愈看愈擔心。
有人問我為什麼在沙漠裡哭那麼多次,流下眼淚,並不是因為身體的痛或孤獨感。流下眼淚是因為我看到好多好美麗的地方,自然而然引發出內心高漲的情緒。我有一次在Mauritanie(茅利塔尼亞),那個凌晨我們跑到一個地方,有好大一片湖在沙漠裡,綠色的植物在其中,當太陽慢慢從湖面起來,當地的人划著竹筏在前進,我看到那個景象的時候,我的媽啊!我的眼淚就自動流下來了,很美!非常的美!就讓我想起了,我過去在台灣曾經跟我的朋友在某個地方所看到相同的景色的那種感覺。我就回想起我的同伴、同學許多情景。

在沙哈拉沙漠上,感覺好像是自由的,但卻是不自由的。因為我每天都要跑那麼長一段距離,那時候就會問自己,「什麼是自由?」

等回到台灣這麼現代的地方,你就會更珍惜它、更愛身邊所有的事物。

我還記得在沙漠中遇到一個七歲的小男孩,他爸爸騎著駱駝到兩百公里以外去找水,他媽媽在五十公里以外不知道在做什麼,這個小男孩要一個人照顧自己。這小孩的爸爸殺了一隻羊就放在那邊,小孩餓了就要自己生火烤肉來吃,七歲,他就可以這樣照顧自己。看到了,是會流眼淚的。

未來,準備傳承
對於未來,在2008年完成極光之旅之後,我準備念博士班,現在唸書不僅是為林義傑而已,我希望以後家長看到小孩子在運動的時候,或是看到運動員的時候,不會再認為他們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我去唸書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我必須做一個很好的model,運動員不只是會運動而已,他可以去挑戰任何不同的事情,他們的堅韌度特別高,因為他們決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就會好好去做。第二點,運動員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他們是頭腦不簡單,而且四肢更發達。所以我必須要念博士班,而且要念非常好的學校,我要打破台灣這種傳統的迷思。
雖然,我現在才三十歲,但是我已經在想傳承的工作,因為不能只是林義傑一直在跑,因為如果只是這樣一直跑下去,我的人生會變得無目的。我必須要有一些傳承,在一百萬人裡頭,我去找出兩個、三個,他想要做這件事,就去培養他們。

要培養未來的學生或我的小孩,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紀律與正確的生活態度。

成功的定義對我來講就是完成了一項任務。重點在於過程,是不是用心盡力來達成這個任務,這就是成功。

2012年7月29日 星期日

如何搶救孩子的學習動機?


如何搶救孩子的學習動機
孩子對學習沒有熱情,覺得自己不夠好, 家長、老師如何破除教育迷思,幫助孩子重拾學習動機,找回自信?
請問楊老師:考試太多,考試題目又偏僻又死板,抹煞了孩子的學習動機,身為家長的我該怎麼辦?<p>我想先從兩個例子說起。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他的回憶錄《旁觀者》裡,懷念他小四的導師愛莎小姐和蘇菲小姐,認為她們是他畢生唯二的一流老師。小四那一年,杜拉克的爸爸因為杜拉克的字始終沒有改進,被校長兼導師請到學校懇談,「我知道您之所以讓彼得從公立學校轉到這兒就讀,是因為他的字一直寫不好。到現在,他的字還是沒有改進,恐怕以後也不會。我建議您──現在就為他申請進入中學就讀。」老師知道小杜拉克的能力不在寫字,主動勸家長不用浪費時間在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上。但導師發現杜拉克的早慧,勸家長應讓杜拉克跳級升學。
第二個例子是發生在我家小女兒身上。我小女兒是個左撇子,字寫得不是很好。剛升小三時,新老師對孩子非常和善,唯獨因重視書寫,當孩子字寫得不夠端正時,老師會要求訂正或重寫。大約開學兩個星期後,我女兒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老師,我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小孩。我字寫得不好看是事實,但如果我的字沒有寫錯,也沒寫超過格子,可不可以拜託你不要叫我訂正?你給我的分數差一點沒關係,但是如果必須一直訂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樂趣。」她的老師不僅回應,「妳的學習動機比較重要,妳還是保持學習樂趣好了。」也隨即調整了對孩子習字的要求。
彼得‧杜拉克認為所謂的良師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發掘學生的長處與弱點,並能為學生規劃目標,甚至訂定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發揮長處而不受弱點的牽制。彼得‧杜拉克的導師能看到孩子的個別狀態,有彈性的調整課程進度,扮演主動者的角色,實屬難得。第二個案例的導師雖然是個被動者,但當孩子提出問題時,他願意聆聽,進行調整,也非常可貴
破除迷思,建立共識
然而現在的教育現場,並非每位老師都能做到這樣,除了受制於大班教學的因素外,家長與老師對於教育普遍的迷思,才是根本的問題。唯有破除迷思,才能建立共識,為孩子提供更人性、更個別化的教育環境。
目前的教育,普遍存在四種迷思。
一、「愈挫愈勇」的迷思
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Mind Flow)概念。他發現,合乎產生心流經驗的學習,會帶給學習者極大的滿足感,並樂此不疲。
很多老師以為,他必須不斷出艱難的題目,讓學生不易得高分,學生才會努力。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一個實力八十分的孩子,你訂九十分的目標,他很樂意,因為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如果一個孩子只有四十分的能力,你老給他一百分的目標,他做不到,就會選擇放棄。
台灣某明星高中的數學成績一向以「開根號乘以十」來計算;換言之,學生只要考三十六分,就代表及格。有必要嗎?這些孩子已經是最頂尖的,如果老師用心教了,孩子也夠努力,考三十六分就已經達到這個階段的及格標準,為何不給六十分。許多人認為,孩子要愈挫才會愈勇。這不全然對。只有對自己有足夠自信,然後挑戰適合的目標,孩子才會愈挫愈勇,否則就愈挫愈糟。高中成績不堪入目,最終卻可以考上國立大學,給孩子那樣的分數到底有什麼意義?
很多孩子上了大學或到了職場,對學習既不感興趣也沒有信心,為國高中的一路挫敗,付出很大的代價。
老師能夠了解孩子的能力,給予合宜的挑戰,才能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就是說,若希望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找到挑戰和能力的黃金比例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
師生關係在國中階段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有這樣的經驗,我喜歡這個老師,欣賞這個老師,這科就學得好。當孩子覺得自己某些條件和老師相似時,就會不自覺得模仿老師。典範的作用需要幾個條件的支持,包括喜歡、相似、可達成。缺乏這些條件,孩子不會產生「我心嚮往之」的動力。「有為者亦若是」,是知道自己有可能達到那裡,才可能發出的宏願。
要加強孩子的學習動機,老師授課的內容應與生活及未來連結。許多國高中孩子讀書讀得很痛苦,因為學習內容包含許多「抽象概念」。雖然有少數孩子資賦優異,很快體會到純學術的樂趣,但多數孩子是沒辦法的。如果知識、考試題目,無法連結到生活;或者孩子不了解目前所學與未來有什麼關係,就會覺得學這些東西沒有意義。
二、「獨尊語文、數理能力」的迷思
我家附近有所國中,基測出來的成績,呈現常態分配。也就是說每個孩子都被照顧到了,我因此認為這所學校辦學理想。可是,很多在意孩子學業表現的家長,就不會把孩子送進這所學校。
目前雖然有些老師、學校已經開始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個別需求,但由於大班教學,老師並不容易照顧到孩子的個別差異。譬如,某個孩子語文比較弱,連基本的語文理解都有困難,要他判斷是映襯還是誇飾,根本沒意義。老師應用更簡單但生活化的內容來教導孩子。
更重要的是,老師能否看到孩子的長處,來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向。教育的重心不只是教學的內容,更是所教的對象。過去我們教師的養成過程,比較重視教學內容,但唯有開始去了解受教者,才有可能做好適才適性的教育。
三、「忽略學習習慣」的迷思
這是老師最熟悉,也最能著力的部分。因為熟悉教學原理,老師在學習習慣這一塊要比家長更能掌握,但如果孩子沒有動機與能力基礎,家長不了解、不配合,學習習慣的建立就會困難重重。例如,老師知道基本能力的精熟很重要,但精熟的過程不會太愉快。重複練習寫字絕對不會讓人愉快,但熟練之後,運用這個能力寫一篇文章,就是一個創造過程。
不少家長以為孩子只要了解就好,看到孩子為精熟練習不快樂時,會因為心疼而失焦。任何能力的建立都得經過無趣辛苦的過程,「快樂學習」指的是,孩子能夠體認從無知到知、從不會到會的愉悅。若老師能掌握孩子學習的動機與能力,提出培育孩子學習習慣的要求時,家長應多給予了解與配合。
四、「以分數定價值」的迷思
評量問題始終爭論不休,我們從台灣給成績的方式就可領略。早先直接給分數,教改後,改採優甲乙丙,為了避免產生「優或不優」的迷思,改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第,現在則又改回優甲乙丙。
關於分數,家長自己有很多迷思,不能只怪老師。評量的目的主要在於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以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並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需要家庭什麼樣的支持。
評量最重要的不在給分數。除了孩子需知道自己各項能力在人群中的相對位置外,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發現強項,鼓勵他往那個方向好好發展;發掘孩子學習的弱點,要求孩子只要達到基本要求就好。評量如果不能提供有用的資訊與回饋,讓學生了解自己、肯定自己、知道如何改進自己的學習,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分分計較的評量方式,常常只是打擊信心,對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嚴重。如果平均成績只有五、六十分的孩子,都能考上很不錯的大學,為什麼要給那樣的分數,讓他覺得很挫敗,要他為信心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他明明就夠了,可是不敢表達,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
許多孩子反應,在大學修普通化學、普通物理都比高中簡單,除去資優教育不談,一般高中生究竟需要學到多深多難,實在需要重新思考。
開放教育成功的四大要素
上述迷思都是很鉅觀的社會現象,需要整個社會在思想與行動上的變革,才能破除。
知名的哈佛大學教授迦納(Howard Gardner)在《超越教化的心靈》裡提到,開放教育若要成功,必須具備四項要素。
一、 學生:具有強烈學習動機,勇於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學生。開放教育鼓勵老師給予學生主題性研究課業,但唯有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才能從中獲益。
二、 老師:需要訓練有素、願意積極投入,對學生與學習永保好奇的教師。只要老師常常反思,「自己明明認真教了,孩子也很認真學習,為什麼還學不好?」,對於學生與教學始終抱持著好奇,有疑惑,就想進一步探究、解決,那麼,無論教改怎麼改,幾乎一定會成功。
三、 環境:校園外的社區與教育機構及其成員,願意對上門求教的學生熱忱相待。當學校、老師扮演孩子學習經紀人的角色時,孩子學習的資源範圍就不局限在學校。
善用社區與社會資源,讓孩子擁有更豐富的學習情境,孩子自然也會樂在其中。
四、 家長:需要家庭支持和參與的開放教育,對於家庭功能不彰的孩子,不見得是最有利的方式。學校與社區必須發揮力量共同關照,才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真正做到「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如果家長認同「讓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的教育哲思,並支持這樣的教育政策,成為老師、學校與大環境的助力,要找回孩子的學習動機就不難了。(採訪整理/江美滿)

阿將的家 (TJC 樂野教會 石光將弟兄 經營的民宿)

阿將的家 (TJC 樂野教會 石光將弟兄 經營的民宿)
一草一木用心栽植一柱一石親手搭建
阿將 是鄒族人自小隨著父母耕種
每到一處 父親生起火之後才開始一天的工作
阿將爸 告訴阿將雖然我們生活很辛苦
但 要忍耐才能像這爐火 (pupuzu)一樣
越燒越旺 生生不息
廿年前阿將離開工作多年的快艇公司,與妻子回阿里山樂野老家,不料賀伯颱風沖毀家園。他並不灰心,重整家園,並另覓土地,運用以往在快艇公司習得的木藝專長,和蒐集多年的木料,蓋了一棟避難屋。
1996
年從這棟避難屋開始,阿將的〝鄒族部落藝術空間〞夢想起飛,阿將夫妻融合鄒族元素,運用原木、石頭、竹子、石鋪、花草打造回到從前部落溫馨、幸福、和諧的夢想,找回從前部落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藝術和諧共存的美妙感覺,雖然不知這個夢想何時完成,但我們已經在這夢想的天際翱翔。
在阿將的家暫時放下網路、電視文明產物的刺激,享受鄒族的生活 鄒族的浪漫 鄒族的藝術,找回心靈最深層最深層的感動。

有多久沒有釋放疲憊的心靈開懷大笑?
有多久沒有看蔚藍的天空和滿天星斗?
有多久沒有聞花香 聽鳥語?
有多久沒有讓微風輕撫臉龐?
有多久沒有細細品嘗咖啡 冲一壺好茶?
有多久沒有好好與家人朋友暢談?
是不是已經忘了幸福的滋味?
來吧!在阿將和將嫂打造的家你都可以擁有

詹志禹:哪種獎賞最管用?~親子天下雜誌36期

詹志禹:哪種獎賞最管用?
·         2012-07   親子天下雜誌36  作者:詹志禹

孩子考得好,就送他手機當做獎勵,好嗎?使用約定式外在獎賞的老師、家長,請三思。

假設有甲、乙、丙三個年齡相近的孩子,分別生長在三個家庭,都很喜歡繪畫,自由活動時間總是在玩水彩或畫漫畫。
你對某甲說:「你畫得好棒,我給你一週的時間,如果你至少完成三幅作品,就可以來換取你要的遊戲機,你願意嗎?」
你確定這三個孩子都喜歡某款的遊戲機。
某甲點點頭,一週過後,他依約完成作品,如願換取遊戲機。
某乙也完成了至少三幅作品,你也給他遊戲機,讓他有意外驚喜。
某丙也完成了數量相當的作品,不過沒有拿到也不知道有遊戲機。
獎勵活動結束後兩週,你回去觀察他們在自由時間的活動,竟然發現有一位明顯減少繪畫行為,你猜哪一位?
一般人都猜某丙,因為他沒有獲得獎賞。至於其他兩位,因為都獲得獎賞,「理」應增加繪畫行為。
豈知這個「理」是行為主義,假定人和動物在本質上一樣,趨樂避苦,受獎賞的行為會提高出現的頻率。
但認知心理學家卻發現,人心比其他動物的思考要複雜許多。
當這三個孩子反省自己為什麼過去這一週畫了許多作品時,某甲會很明顯的發現自己是為了遊戲機;某乙比較不會歸因於遊戲機,因為他原先並未預期得到遊戲機;某丙沒有得到任何外在獎賞,會覺得自己是因為喜歡畫畫,所以畫了許多作品。畫畫對乙、丙來說都是一種有趣的玩樂;對某甲來說,卻變成一種換取酬賞的工作,故當酬賞結束後,某甲的工作動機就會降低。
早在三十餘年前,許多教育心理學實驗就已經發現這種效果。他們觀察或實驗的對象通常不只三人,而是三組或三班的學生;學習活動除了繪畫之外,還有數學與閱讀等。他們都得到類似的實驗效果:契約式的外在獎賞會侵蝕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把遊戲變工作。
何謂「內在動機」?
無論是「內在」或「外在」動機,都內在於心理。
但「內在動機」特指內在於事物或活動本身,也就是說,學習者認為所學的事物或活動本身就是目的,覺得這些事物或活動本身有趣味、有意義、有價值、帶來挑戰與成就感等;而「外在動機」則意含事物或活動本身不是目的,學習者覺得所學的事物或活動本身沒有趣味、意義或價值,只是把這些事物或活動當成工具,用來換取外在酬賞或避開外在懲罰,猶如幼兒吃藥只是為了糖衣。
學習者如果覺得學習過程雖然辛苦但很有趣,雖然困難但想挑戰,雖然會失敗但有成就感,雖然無知但渴望知識,雖然冗長但忘掉時間,這就是擁有高度內在動機,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學習者如果覺得學習過程辛苦而且無趣、嘗試錯誤帶來懲罰、知識獨斷而且枯燥,讀書只是為了排名、得獎、通過考試、避免考不好讓父母沒面子、避免被「少一分打一下」等,這就是典型的外在動機,是學習的悲哀!
什麼樣的獎賞,會削弱興趣、侵蝕內在動機?在下列三個條件配合之下,可以達到最強效果:
第一,採用具體、物質性的獎勵品,而非社會性的讚美而已;第二,採用孩子最喜歡、最在意的獎品,而非他可有可無的獎品;第三,和孩子事前訂立契約,其形式大致如下:「你如果……我就……」例如:「你如果寫完這十題數學,我就給你看電視一小時」、「你如果練完這三首鋼琴曲各二十遍,我就送你一本漫畫」、「你如果這次期末考可以排進前三名,我就帶你出國旅行五天」等。
如何把遊戲變工作?
某高級住宅區周圍有一條乾淨的外牆,有個孩子放學後經過這裡,就會隨手用石頭在外牆上亂塗鴉。有個居民看到孩子亂畫,就跑去大聲制止,孩子一溜煙的跑了,但隔天放學後仍然回來畫得不亦樂乎。
這居民轉念一想,就對孩子說:「你畫得不錯,我出十塊錢請你幫忙在牆上畫十分鐘,你願意嗎?」孩子點點頭,拿了十塊錢,幫忙畫了十分鐘。
隔天放學後孩子又來了,這居民說:「我今天口袋裡只有五塊錢,你可以幫忙畫五分鐘嗎?」孩子勉強點點頭,畫了五分鐘。
隔天放學後孩子又來了,這次居民說:「對不起,我今天忘了帶錢,你可以免費幫我畫嗎?」孩子搖搖頭說:「這工作很辛苦勒!沒錢,我不幹了!」
如何把工作變遊戲?
《湯姆歷險記》中有一段描寫湯姆被嬸嬸處罰刷油漆,湯姆剛開始對著牆壁既鬱悶又哀怨,後來發現有一群孩子走過來,他知道這群死對頭一定會嘲笑他,就假裝刷得很快樂。
對頭不相信,還是嘲笑他,但他解釋了刷油漆的難度與妙處,一面吹口哨,一面顯得很珍惜。對頭還是不太信,希望試一下,但湯姆斷然拒絕。
最後,對頭願意用一些玩具交換刷油漆的機會,湯姆才勉強答應。
這一段轉換過程的描寫,真是馬克‧吐溫的一絕,讓我讀後三十年,仍然印象深刻。
當孩子在學習歷程當中很投入、很專注、很享受的時候,這個歷程本身就是獎賞,千萬不要再用約定式外在獎賞強化它,若多此一舉,將後悔莫及。至於要不要給孩子意外驚喜,這是情感的經營,不要和學習掛鉤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追著孩子吃飯的媽媽們很辛苦吧! 這個方法可以參考喔 !

(PS:原文出處/網路轉載)

追著孩子吃飯的媽媽們很辛苦吧
這個方法可以參考喔

洋媳婦的教育方法,令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兒子去美國留學,畢業後定居美國。還給我找了個洋媳婦蘇珊。如今,小孫子托比已經3歲了。今年夏天,兒子為我申請了探親簽證。在美國待了三個月,洋媳婦蘇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這個中國婆婆大開眼界。

@
不吃飯就餓著

每天早上,托比醒來後,蘇珊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顧自地忙去了。

托比會自己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麵包片。吃飽後,他回自己的房間,在衣櫃裏找衣服、鞋子,再自己穿上。

畢竟托比只有3歲,還搞不清楚襪子的正反面,分不清鞋子的左右腳。有一次托比又把褲子穿反了,我趕緊上前想幫他換,卻被蘇珊制止了。

她說,如果他覺得不舒服,會自己脫下來,重新穿好;如果他沒覺得有什麼不舒服,那就隨他的便。

那一整天,托比反穿著褲子跑來跑去,蘇珊像沒看見一樣。

又一次,托比出去和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多大會就氣喘吁吁地跑回家,對蘇珊說:「媽媽,露西說我的褲子穿反了,真的嗎?」露西是鄰居家的小姑娘,今年5歲。

蘇珊笑著說:「是的,你要不要換回來?」托比點點頭,自己脫下褲子,仔細看了看,重新穿上了。從那以後,托比再也沒穿反過褲子。

我不禁想起,我的外孫女五六歲時不會用筷子,上小學時不會繫鞋帶。如今在上寄宿制初中的她,每個週末都要帶回家一大堆髒衣服呢。

一天中午,托比鬧情緒,不肯吃飯。蘇珊說了他幾句,憤怒地小托比一把將盤子推到了地上,盤子裏的食物灑了一地。

蘇姍看著托比,認真地說:「看來你確實不想吃飯!記住,從現在到明天早上,你什麼都不能吃。」托比點點頭,堅定地回答:「Yes!」我在心裏暗笑,這母子倆,還都挺倔!

下午,蘇珊和我商量,晚上由我做中國菜。我心領神會,托比特別愛吃中國菜,一定是蘇珊覺得托比中午沒好好吃飯,想讓他晚上多吃點兒。

那天晚上我施展廚藝,做了托比最愛吃的糖醋裏脊、油悶大蝦,還用義大利麵做了中國式的涼麵。

托比最喜歡吃那種涼麵,小小的人可以吃滿滿一大盤。

開始吃晚飯了,托比歡天喜地地爬上凳子。蘇珊卻走過來,拿走了他的盤子和刀叉,說:「我們已經約好了,今天你不能吃飯,你自己也答應了的。」

托比看著面容嚴肅的媽媽,地一聲哭起來,邊哭邊說:「媽媽,我餓,我要吃飯。」「不行,說過的話要算數。」蘇珊毫不心軟。

我心疼了,想替托比求情,說點好話,卻見兒子對我使眼色。想起我剛到美國時,兒子就跟我說,在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時,別人千萬不要插手,即使是長輩也不例外。無奈,我只好保持沉默。

那頓飯,從始至終,可憐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車裏,眼巴巴地看著我們三個大人狼吞虎嚥。我這才明白蘇珊讓我做中餐的真正用意。

我相信,下一次,托比想發脾氣扔飯碗時,一定會想起自己餓著肚子看爸爸媽媽和奶奶享用美食的經歷。餓著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況且還是面對自己最喜愛的食物。

臨睡前,我和蘇珊一起去向托比道晚安。

托比小心翼翼地問:「媽媽,我很餓,現在我能吃中國麵嗎?」蘇珊微笑著搖搖頭,堅決地說:「不!」托比歎了口氣,又問:「那等我睡完覺睜開眼睛時,可以吃嗎?」

「當然可以。」蘇珊溫柔地回答。托比甜甜地笑了。

大部分情況下,托比吃飯都很積極,他不想因為罷吃而錯過食物,再受餓肚子的苦。

每當看到托比埋頭大口大口地吃飯,嘴上臉上粘的都是食物時,我就想起外孫女。

她像托比這麼大時,為了哄她吃飯,幾個大人端著飯碗跟在她屁股後面跑,她還不買帳,還要談條件:吃完這碗買一個玩具,再吃一碗買一個玩具……


@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這身

有一天,我們帶托比去公園玩。很快,托比就和兩個女孩兒玩起了廚房遊戲。塑膠小鍋、小鏟子、小盤子、小碗擺了一地。

忽然,淘氣的托比拿起小鍋,使勁在一個女孩兒頭上敲了一下,女孩兒愣了一下,放聲大哭。另一個女孩兒年紀更小一些,見些情形,也被嚇得大哭起來。大概托比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站在一旁,愣住了。

蘇珊走上前,開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她一聲不吭,拿起小鍋,使勁敲到托比的頭上,托比沒防備,一下子跌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起來。蘇珊問托比:「疼嗎?下次還這樣嗎?托比一邊哭,一邊拼命搖頭。我相信他以後再也不會這麼做了。

托比的舅舅送了他一輛淺藍色的小自行車,托比非常喜歡,當成寶貝,不許別人碰。鄰居小姑娘露西是托比的好朋友,央求托比好幾次,要騎他的小車,托比都沒答應。

一次,幾個孩子一起玩時,露西趁托比不注意,偷偷騎上小車,揚長而去。托比發現後,氣憤地跑來向蘇珊告狀。

蘇珊正和幾個孩子的母親一起聊天喝咖啡,便微笑著說:「你們的事情自己解決,媽媽可管不了。」托比無奈地走了。

過了一小會兒,露西騎著小車回來了。托比看到露西,一把將她推倒在地,搶過了小車。露西坐在地上大哭起來。蘇珊抱起露西,安撫了她一會兒。很快,露西就和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

托比自己騎了會車,覺得有些無聊,看到那幾個孩子玩得那麼高興,他想加入,又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蹭到蘇珊身邊,嘟囔道:「媽媽,我想跟露西他們一起玩。」

蘇珊不動聲色地說:「那你自己去找他們啦!」

「媽媽,你陪我一起去。」托比懇求道。

「那可不行,剛才是你把露西弄哭的,現在你又想和大家玩,就得自己去解決問題。」

托比騎著小車慢慢靠近露西,快到她身邊時,又掉頭回來。來回好幾次,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托比和露西又笑顏逐開,鬧成了一團。


@
管教孩子是父母的事

蘇珊的父母住在加利福尼亞州,聽說我來了,兩人開車來探望我們。家裏來了客人,托比很興奮,跑上跑下地亂竄。

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裝滿了水,提著小桶在屋裏四處轉悠。蘇珊警告了她好幾次,不要把水灑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聞。

最後,托比還是把水桶弄倒了,水灑了一地。興奮的小托比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還得意地光著腳丫踩水玩,把褲子全弄濕了。

我連忙找出拖把準備拖地。蘇珊從我手中搶過拖把交給托比,對他說:「把地拖乾,把濕衣服脫下來,自己洗乾淨。」

托比不願意,又哭又鬧。蘇珊二話不說,直接把他拉到貯藏室,關了禁閉。聽到托比在裏面發出驚天動地的哭喊,我心疼壞了,想進去把他抱出來。托比的外婆卻攔住我,說:「這是蘇珊的事。」

過了一會兒,托比不哭了,他在貯藏室裏大聲喊:「媽媽,我錯了。」

蘇珊站在門外,問:「那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我知道。」蘇珊打開門,托比從貯藏室走出來,臉上還掛著兩行淚珠。他拿起有他兩個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乾淨。然後,他脫下褲子,拎在手上,光著屁股走進洗手間,稀裏嘩啦地洗起衣服來。

托比的外公外婆看著表情驚異的我,意味深長地笑了。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在很多中國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時,常常會引起世界大戰,往往是外婆外公護,爺爺奶奶攔,夫妻吵架,雞飛狗跳。

後來,我和托比的外公外婆聊天時,提到這件事,托比的外公說了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孩子是父母的孩子,首先要尊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雖然小,卻是天生的外交家,當他看到家庭成員之間出現分歧時,他會很聰明地鑽空子。

這不僅對改善他的行為毫無益處,反而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甚至帶來更多別的問題。而且,家庭成員之間發生衝突,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會帶給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無論是父輩與祖輩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還是夫妻兩人的教育觀念有差異,都不能在孩子面前發生衝突。

托比的外公外婆在家裏住了一周,準備回加利福尼亞了。臨走前兩天,托比的外公鄭重地問女兒:「托比想要一輛玩具挖掘機,我可以買給他嗎?」

蘇珊想了想,說:「你們這次來,已經送給他一雙旱冰鞋作為禮物了,到耶誕節時,再買玩具挖掘機當禮物送給他吧!」

我不知道托比的外公是怎麼告訴小傢伙的,後來我帶托比去超市,他指著玩具挖掘機說:「外公說,耶誕節時,給我買這個當禮物。」語氣裏滿是欣喜和期待。

雖然蘇珊對托比如此嚴格,托比卻對媽媽愛得不得了。他在外面玩時,會採集一些好看的小花或者他認為漂亮的葉子,鄭重其事地送給媽媽;別人送給他禮物,他會叫媽媽和他一起拆開;有什麼好吃的,也總要留一半給媽媽。

想到很多中國孩子對父母的漠視與冷淡,我不得不佩服我的洋媳婦。在我看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美國媽媽有很多值得中國媽媽學習的地方。

原文出處/網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