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讀出聖經中的永生之道~陳明蕾老師(101.09.15~16朴子教會~讀經帶領人培訓課程講義)

 讀出聖經中的永生之道~陳明蕾老師
(101.09.15~16朴子教會~讀經帶領人培訓課程講義)

目錄












課程定位

能閱讀,是一種恩典。因為表示我們眼目未昏花,心智仍健康。
能讀聖經,更是生命中至大至寶的恩典。因為表示我們知道這聖經中有永生之道 (5:39),而且渴慕明白神律法中的奇妙(119:18)
讀聖經的方法有很多種:通讀是一種好方法,它能幫助我們掌握聖經的全貌;主題式讀經可以讓我們對單一主題(例如安息日、洗禮等主題)有深入的瞭解;經卷式讀經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每一個經卷的主軸。不論哪一種讀經方式,都需要神賞賜悟性,使我們能明白這律法中的恩典,進而使我們因遵行律法而滿有喜樂(119:34~35)
神既已將應許的聖靈賞賜我們,就是要藉著聖靈教導我們明白永生之道(16:13)。因此,我們的本份應是像庇哩亞人一樣,天天(或是常常)查考聖經。但是,當我們天天考究神的訓詞之時(119:45),我們是否真的嘗到神語語中比蜜甘甜的滋味(19:7~10);是否曾經體會「神的話語一解開」,那亮光就使我們得以通達(119:130)?
如果沒有…
有可能是我們既有的讀經習慣影響了我們。所以,我們值得嘗試使用一些閱讀方法,藉由這些方法來幫助我們解開神話語中的奇妙。
基於上述的想法,本次課程的定位有兩個方向:
首先,檢視會影響我們讀經成效的舊習慣。當我們知道自己有哪些舊習慣,就有機會能改掉這些舊習慣。也能幫助其它同靈,讓他們在讀聖經時,不再因這些舊習慣,而有「不得其門而入」的困惑感。
其次,我們要學習「閱讀方法」,而且要有耐心的常常應用這些方法,讓我們讀聖經時,不僅能讀出聖經中甜美的滋味,更能領受聖經中全備的救恩經綸。



課前作業

檢視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可以是指我們習慣用哪些方法來「讀」聖經,例如,我們可能習慣每天一章。就是說,我們只是將經文念過一遍,念完後,不一定有什麼感動。也可能我們習慣,念過後,找一句喜愛的經節放在心裡反覆思想。或者,念過後,我們會針對不甚明白的經節和同靈討論。
讓我們先用出埃及記第一章做為檢查我們閱讀習慣的第一步。下面的表1列了一些常見的閱讀習慣,請您回想看看,您是否會使有用表1中列出的閱讀習慣。當句子中所描述的閱讀習慣是您會經常常用的方式,請可以依您使用的程度勾選543;若不是您常使用的方式,請您勾選12
閱讀習慣(方法)檢查表
不常使用  經常使用
1    2   3   4    5
我會習慣先將第一章通讀一次。
       
通讀之後,我會仔細的再重讀一次。
       
我會擔心自己聖經史地知識不足,讀經時還會找工具書來讀。
       
當我覺得這段記載相當熟悉時,我就不會再重讀一次。
       
重讀之後,我會試著找出這段記載裡最重要的主角是誰?
       
我會試著想這段記載中,最關鍵的句子是哪些?
       
我會試著想埃及王在第10節所說的「巧計」是什麼?
       
我會試著想,15~22節的記載,和第8~14節的記載有什麼關係?
       
我會試著將創世記裡與出埃及記1章相關的記載再重讀一次。
       



或是,您在讀類似約書亞記(或是像路得記、約拿記)有沒有其它您常用的閱讀方法?或是您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常見的閱讀態度

閱讀習慣除了像表1中,針對單章讀經所描述的現象。也可以是指,我們對整本聖經的閱讀習慣或是態度。例如,我們可能會比較常讀福音書,但是很少讀舊約的先知書。或是當我們覺得經節太難時,就直接跳過不讀。下面的表2另外列了一些常見的閱讀態度,若您覺得句子中所描述的態度和您的想法一致,就請依您同意的程度勾選543;若和您的想法不那麼一致,就請您依您不同意的程度勾選12

2 閱讀態度檢查表
不同意    非常同意
1    2    3    4    5
我常常覺得自己不喜歡讀舊約,因為舊約聖經有太多專有名詞。
       
有些經卷,例如利未記,我常會覺得內容太過繁瑣而不想讀。
       
有些經卷,例如尼希米記,我常會因為太多訊息而不想讀。
       
讀舊約的先知書時,我常常會覺得內容都很相似而不知從何讀起。
       
雖然我會常常讀聖經,但是不管讀幾次,總是覺得無法前後能連貫。
       
為理解聖經中的主要概念,我常常會邊讀經邊做筆記(例如比較摩西所建的會幕和所羅門所建的聖殿有什麼異同)
       
讀舊約時,我會常常想,這段記載和神救恩的計劃有什麼關係。
       
讀新約書信時,我會常常注意,哪些是使徒們引用了舊約的記載,以及哪些是使徒們自己領受的觀念(例如,希伯來書1117節,引用的創世記的故事,但是19節是作者領受後寫下來的觀點)
       
讀到相似的主題時(例如安息日的相關經文),如果時間允許,我就會把相關的經節重讀,並依類別進行整理。
       




對於讀聖經的態度或習慣,您可有其它的想法?
                                                                         
                                                                        
                                                                          
                                                                       
                                                                          
                                                                       



重要的第一步:調整觀念

不要妄自菲薄

很多同靈常會認為要讀懂聖經,是要讀過神學院(或是神訓班)才能做得到的事。事實上並非如此。「神向來不偏待人」,讀過神訓班當然會有幫助,但是,不表示沒有讀過神訓班就不能明白。所以,只會有不同的讀經方法,但是,不會有人因為沒有受過神學訓練,就不能「讀懂」聖經。
所以,不論是我們自己,或是在團契中帶領讀經,總是要先調整既定的觀念。調整觀念的具體步驟是:
1)  將舊的觀念去除。就是不要自我設限,不要老是覺得自己學識不足,就以為自己不能讀懂聖經。
2)  要相信我們的神,是不偏待人的神。因此,不論身份背景如何,都應當明白,我們只要有渴慕明白的心,就都能因著聖靈的引導,而漸漸明白神在聖經中所要告訴我們的永生之道。

努力之後必有甜美的果實

天底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想要讀出聖經的滋味,就需要「努力」。「努力」建立讀經習慣,也努力練習「一些已知有用,但還不是我們習慣使用的閱讀方法」。
剛用這些閱讀方法時,可能會覺得麻煩,或是覺得不習慣,甚至覺得比原本的方式更不順。但是,這就好像我們初學騎腳踏車的經驗。沒有腳踏車之前,我們已習慣走路。雖然慢,總是能順利的走到目的地。當有人建議我們騎腳踏車能更快的到達目的地時,我們一定沒辦法像已經很會騎腳踏車的人一樣又快又順利的到達目的地。
初學,總不免有些跌跌撞撞。只要不放棄,也勤加練習。一段時間後,我們就也能又快又順利的騎著腳踏車到想去的地方。新的閱讀方法,也是如此。剛開始使用時,難免會有些辛苦,但只要常常練習,就會慢慢熟悉這些方法。熟練之後,您就會發現以前讀經時不曾領會過的甘甜。




課程一:故事(事蹟)類的閱讀方法

不論大人或是孩子,總是喜歡聽故事。聖經中有許多的故事,從這些故事(或說事蹟)類的經卷開始建立讀經的習慣,是一可行的方法。
然而,聖經中的故事,有時讀起來似無滋味。以講義第2頁所用的出埃及記第一章為例,這樣的小故事,如果只通讀一次,也許會覺得平淡無奇。即使再仔細的讀過一次,若不試著「邊讀邊想」,應該仍是平淡無味。
如果,在重讀之前,讓您先讀下面的「引言」:
 

很久以前,埃及王想用巧計滅掉以色列全族。以色列人中的兩個收生婆,被埃及王視為是巧計能否成功的重要棋子。卑微的收生婆面對埃及法老王的權勢,她們能否保全自己的族人?是否能從埃及法老王面前全身而退?

會不會讓您覺得這故事不再那麼平淡?或是讀過這短短的引言後,是不是也讓您發現,原來,收生婆第二次被叫進宮時(18),她們的內心是如此的百感交集(因為,她們可能因為「不遵王命」而有殺身之禍)
下面,我們就先一起來想想,是哪些原因讓我們讀聖經故事時,總覺得平淡無味。接著,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閱讀方法,能幫助我們將故事性的記載能讀出滋味?
可有什麼想法?可以試著將您的想法寫下來。







為什麼聖經中的故事讀來總覺得平淡無味?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將讀者依他們對聖經故事的熟悉度區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常聚會的信徒」,第二類是「初信的同靈或是第一次讀故事的主內孩子」。
我們先針對第一類型的讀者回答。常聚會(或常常上宗教教育)的同靈,之所以會覺得聖經中故事性的記載平淡無奇,常見的原因有二:
首先,因為對故事熟悉,因此不論是通讀或細讀,閱讀速度通常很快,就很容易忽略字裡行間的「細節」。例如不容易注意到,從14節要進到第15節,其實是一個新的段落的開始,而這個段落的出現和第10節的巧計其實有關。或是,因為讀太快,而不容易細想兩個收生婆面對法老王的第二次召喚時的心情。
其次,容易用故事的結局解讀前面的經節。例如,因為已經知道結局,所以,會用21節所描述的「神對收生婆的祝福」,先來解讀前面的經節,而忽略了「收生婆兩人的同心合意」。
至於第二類型的讀者,他們因為初讀聖經,聖經中這些故事性經節的文字就顯得單薄,整個故事也顯得不連貫。而且,每一節經文,對他們而言,都有許多的未知。例如,他們可能無法從第一章的前後文了解,為什麼法老王要擔心「以色列百姓會聯合其它族群的人」而背叛埃及。或是,他們也可能不能理解,19節之後,為什麼沒有先描述法老王的反應,而是直接說明神如何恩待收生婆。
雖然兩種讀者所面臨的問題不同,但是這些問題的產生,基本上都和聖經故事性經卷的撰寫型態有關。換言之,其問題的來源都是因為,聖經本身的文字記載,就較一般的故事書來得簡略。對於熟悉故事的讀者而言,雖然能有基本的理解,但是不會覺得讀來有趣;對於不熟悉的讀者,就會連基本的理解都有困難。



閱讀方法

協助讀者主動補足「字裡行間」的訊息,讓故事情境更加生動,是幫助讀者讀出聖經的滋味的第一種方法。參考步驟如下:







閱讀歷程示範

示範一(1:8~10)先找出主要人物
有不認識約瑟新王起來,治理埃及。
百姓說:看哪,這以色列民我們還多,又比我們強盛。
來吧,我們不如用巧計待他們,
恐怕他們多起來,日後若遇什麼爭戰的事,
就連合我們的仇敵攻擊我們,離開這地去了。
思問方向:
*           想想治理埃及的新王,在擔心什麼?(揣摩人物的心境或意圖)
*           以他的權勢,為什麼他還需要請他的百姓「看哪」(新人物出現),然而再邀請百姓一起用「巧計」。(難道法老王不能直接做他想做的事)
*           原來,「以色列民比埃及人強盛」。(連貫上下文)

示範二(1:11~18):

於是埃及人派督工的轄制他們,加重擔苦害他們。他們為法老建造兩座積貨城,就是比東和蘭塞。只是越發苦害他們,他們越發多起來,越發蔓延;埃及人就因以色列人愁煩。埃及人嚴嚴地使以色列人做工,使他們因做苦工覺得命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地待他們。
有希伯來的兩個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對他們說:你們為希伯來婦人收生,看他們臨盆的時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殺了;若是女孩,就留他存活。但是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 .埃及王召了收生婆來,說:你們為什麼做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
思問方向:
*           埃及人想出了什麼巧計?巧計可有成功?(連貫性)
*           因為不成功,所以找來了收生婆(串連上下文)
*           進到王宮的收生婆,聽了國王命令後,心裡怎麼想?如何作決定?
*           第二次被召的收生婆,內心又是如何?

實作練習一: 出埃及記第二章

現在,請翻開出埃及記第二章。用第7頁方框裡的三個步驟,邊讀邊想…
下面這個表格,可以幫助你將主要人物標出,並寫下這些人物的心境;也可以用來幫助您檢核有哪些地方出現不連貫;以及可以如何從上下文找出連貫性。

















您想到哪些好問題呢?
 





閱讀方法二:

領略了聖經中故事的滋味後,就值得再用第二類的閱讀方法,幫助自己讀出故事中的生命之恩。這個方法的核心精神是「掌握這段記載中所描述的神和選民之間的關係」參考步驟如下:

思問示範

方法:
*           神豈會沒有看見惡者(法老王)的詭計?(思想神將如何出手救贖選民)
*           看似未有回應的神,實際上真是沒有回應嗎(讀讀12)
*           落在患難中的以色列百姓,有什麼回應(16節和22)?
*           為什麼收生婆能坦然的面對惡者的威脅?若是二人未能同心,又會如何?
*           收生婆為什麼能從法老面前全身而退(20)?


實作練習與討論

*          建議可練習的章卷:
出埃及記第二章、尼希米記等相關的歷史書、福音書中的故事…
*          實作小技巧:
方法一與方法二並非截然而分,您也可以一起進行。

小結

聖經中故事類(事蹟類)的記載,和一般坊間的故事書,最大的不同是聖經裡的故事不會鉅細靡遺的描述故事情節。所以,讀者需要「主動」的將故事情節所需要的細節補上。此外,這些事蹟之所以被記載,定然和神的救恩經綸有關。因此,在字裡行間,必然有「善惡對敵」;當我們從這善惡爭戰中,讀出了選民的忠心,以及神信實的應許,必然讓同樣身為選民的我們迴盪不已。



課程二:新約書信篇

新約書信類的經卷通常篇幅不長,文字大多淺顯易懂,也是許多同靈經常閱讀的經卷。書信經卷裡的佳句,例如,雅各書裡說的「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1:19);或是腓利書裡說的「要靠主常常喜樂(4:4)」,也是引導我們日常生活行為的準則。

書信類閱讀常見的難處

雖然書信類的經卷篇幅都不長,但是,不見得每次讀完後,就都能對該篇書信有清楚的理解。常見的讀經難處包括有:

()總是只記得片斷的經節

以弗所書、加拉太書、歌羅西書都是保羅所寫的書信,讀過這三封書信,我們可能會分別記得,保羅提醒我們要穿戴全副的軍裝、要結出聖靈的好果子、要心被恩感歌頌神。但是,這三封書信其餘的經節內容是什麼,以及保羅在這三封信中,所留給我們的生命之道又是什麼,我們似乎就沒那麼清楚。
因為只記得得片斷的經節,當我們第二次再讀同一封書信時,我們常常會覺得,好像又全部重讀的感覺。每次都不記得其它的內容,容易讓我們覺得挫折,也因此沒辦法感覺到「讀聖經是如蜜般的甘甜」。

()覺得「言之有理」,但知易行難

什麼是言之有理,例如,雅各書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著什麼」。理智上,我們可以知道應該要憑著信心求。但是,要一點也不疑惑,這對我們就有點難了,因為,當我們慿著信心求,但卻沒有得著時,在情感上,真要一點也不疑惑,還是有點難。
這樣的感受,會讓我們覺得「使徒們透過書信所教導給我們的」,容易明白,卻不易做到。久了,也會讓我們望文生畏,也就慢慢的不想再讀了。

如何解決現有的難處

放掉舊習慣,是必要的第一步。
針對第一個難處,您要放掉的舊習慣是,不要只注意「熟悉的聖句」
我們之所以總是記得佳句片段,其實是因為,這些佳句,對我們而言,就好像熟識的舊朋友。您可以這麼想,當您走在路上,迎面而來許多人,這群人當中若有您的老朋友,是不是總是讓您覺得份外親切,也就自然而然的停下腳步和老朋友交談。
讀經也是如此,迎面而來的這些經節,熟悉的聖句(就像您的老朋友),會吸引您的注意力,陌生的經句,就不容易注意它們。所以,當您不只注意熟悉的聖句時,您就有機會每次讀經,就能「認得新朋友」,就是會開始有機會對「其它的經節」留下印象。

面對第二種難處,您要放掉的舊習慣是,不要針對這個論點很快的「擴大合理化」。
什麼是論點,什麼是擴大合理化?以雅各書1:6~7節為例。雅各的論點是要憑著信心求,不要疑惑。對雅各來說,他想告訴收信人要憑著信心求「從神而來的智慧(請見1:5)」。
常見的舊習慣是,我們有讀到雅各的論點,就是要憑著信心求。但是,我們自己擴大解釋了雅各這個論點的適用範圍。雅各是說,要求「從神而來的智慧」。就是能讓收信的門徒能通過試驗所需要的屬靈的智慧(1:3~4)。但是,我們可能會將智慧擴大解釋成「讀世上學問的智慧」,或是我們將雅各說的「憑著信心求」的方向,擴大為所有的事,例如考試能不能過關,找工作能不能順利等等。雖然,這樣的擴大解釋沒有不對,但是,應該要先理解原來雅各想表達的觀點,先練習照雅各所說的,求「從神而來的屬靈智慧」。這樣,就不會感受到「雖然知道言之有理,卻不容易做到」的困境。

閱讀方法一

書信類的第一種閱讀方法是要找出該封書信的骨架,有了主要的骨架,就容易掌握這封書信的大意。一般來說,要找出骨架時,我們的讀經方式比較像是從空中鳥瞰。所以讀經速度可以稍微加快,並且使用下面的步驟。

步驟一:先找出發信人、收信人,以及該封信的主要目的。

書信
發信人
收信人
目的
提多書
保羅()
提多()
1:13
雅各書
雅各()
眾弟兄()
1:2;1:19
彼得前書
彼得()
眾弟兄()
1:13;2:1
約翰一書
約翰()
眾弟兄()
2:1
猶大書
猶大()
眾弟兄()
1:3
步驟1-1:要從上下文認識「發信人和收信人」
您有沒有發現,發信人和收信人後面都有”()”。這是要提醒您,步驟一說要找出發信人(或收信人),並不只是找出「保羅」或是「提多」,在閱讀的過程中,同時也要注意,發信人怎麼描述他自己,以及發信人怎麼描述收信人。
我們用提多書為例,保羅其實用了相當長的篇幅(1:1~3)描寫他自己。保羅說,他是神的僕人、有神選民的信心、有敬虔的真理、有永生的盼望。這樣的保羅,是有血有淚的保羅。和提摩太後書裡的「保羅」,雖然是同一個人,卻呈現了不同的面貌。
同樣的,一樣是寫給眾弟兄的信,雅各書裡的眾弟兄,是正落在百般試煉中的眾弟兄;在彼得前書裡的眾弟兄,是蒙神揀選得成聖潔且順服基督的眾弟兄。當我們留意這些訊息,我們讀這些書信時,才能了解發信人想要告訴收信人什麼事。
步驟1-2:先概覽全文,試著找出作者當時寫信的動機(目的)
再用提多書當例子,1:5~12,其實是保羅跟提多在敘舊…。保羅之所以寫這封信裡,是要告訴提多「為了讓革哩底人在真道上純全無疪,所以要嚴嚴地責備他們」。有時作者也會直接開門見山的將寫信的意圖說出來,例如,雅各書,雅各直接讀信的人,希望他們在百般試煉中也能大喜樂。而雅各書接著的內容,其實都是要和眾弟兄們分享,如何在百般試煉中也大喜樂。




步驟二:根據寫作目的分出主要段落

以『提多書』為例,保羅最主要是希望提多能藉由道理的勸勉,讓革哩底人在真道上純全無疪。為了幫助提多達到這個目的,保羅在書信中給了提多幾個方向:





步驟2-1:留意「連接詞」或「轉折詞」
以提多書為例,當您留意「因為…,所以…」,您就會發現「1:10正是讓保羅為什麼要寫這封信給提多的原因」。而1:14~16則是保羅在向提多解釋,什麼是「純全的真道」。
為了讓讀信的提多能更清楚知道該怎麼「嚴嚴責備」這些革哩底人。保羅用了「但是」來提醒讀信的提多。
步驟2-2:留意重複(或類似)的「句型」
另一種能幫助我們判斷文章主要段落的方法是,注意「重複的句型」,例如,提多書2:1,保羅告訴提多「你所講的總要…」,在3:1,保羅告訴提多,「你要題醒…」這兩種句子,就是類似的句型。或是雅各書,他常常說,『我親愛的弟兄們(1:192:12:14)』,藉著注意這些句子,就有機會分出主要的段落。





閱讀方法二

書信類的第二種閱讀方法是依這封信主要段落,分別細讀。細讀時,可以依循下列幾個步驟。

步驟一:細想「詞彙」的內涵

相對於閱讀方法一的「快速鳥瞰」,閱讀方法二的重要精神則是在重讀的時候要「慢讀」。慢讀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幫助自己確確實實的了解「詞彙」的意義。以提多書一章1~3節為例,「神選民的信心」、「敬虔真理的知識」,這些雖然是新約聖經裡的「常用詞」,對我們而言,不是難詞。但是不表示,我們就真的知道「保羅所說的敬虔真理的知識」是什麼?或是「神選民的信心」應該是什麼?
所以,我們應該要練習「細想詞彙的內涵」,最好的練習方式是說給自己聽,自己告訴自己,選民的信心到底是什麼。若不習慣,最少也要在腦海裡想一次,檢視自己是曾真正的知道了「什麼是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或是「什麼是藉著傳揚的工夫」。

步驟二:細想作者們的「觀點」或是對舊約的「領受」

提多書的1:6~9就是保羅的觀點,是保羅將他所認為的「什麼樣的人適合按立為長老」觀點告訴提多。細讀的時候,我們一方面除了可以注意作者的「觀點」,同時也可以注意作者對舊約時期的救恩的「領受」。例如,保羅在羅馬書裡說,「猶大人有什麼好處呢…」,保羅說,凡事大有好處的,首先…。或是,希伯來書的作者說,摩西因著信,要離開罪中之樂。

步驟三:留意作者們對收信人的具體教導

「具體的教導收信人信仰生活的準則」,也是書信類內容的另一特色。例如,彼得前書教導作妻子的當如何,作先生的當如何。這些行為準則的教導,一定和該封書信的大目標有關,因此,在留意這些準則時,也要記得和主目的結合。例如,提多書的「純全無疪的真理」和「留意作正經的事」,其實是一體的。
小結
書信類的讀法,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作者寫信的意圖。先快速的鳥瞰全篇書信,然後,慢慢的找出主要段落。接著,才針對這些主要段落,慢慢細讀。這個慢讀的過程,通常就是讀出「聖經滋味」的關鍵點。



實作練習:加拉太書或彼得前書



















慢讀+細讀 = 甘甜無比…

成為一個「主動的」閱讀者

想要從所閱讀的書(或是文字材料,例如網路上的資料)得到有意義的訊(就是讀過後,能知道主要的重點,而且一段時間後仍然能記得大意),就需要讓自己成為「主動的」讀者。是一需要主動性。要成為一個「主動的」讀者,你需要和文本緊密連結,包括身體和心智兩部份。
身體的部份,有兩個重點:首先手上一定要有筆(或是能做記號的物品),幫助您邊邊就能邊「註記」;其次,則是在鳥瞰全文時要動手摘錄下重點。
心智的部份,也有兩個重點:首先,要思考全文的主旨,以書信類而言,就是作者當時的寫作目的;以故事類而言,就是這個故事和神永生救恩之關係。其次,則是要見林也見樹。知道了全文的主旨,很像是從空中看見了整片森林的地貌;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仍然要進到樹林中,仔細的看看,每一棵樹(以文章而言,就是每一個主段落)自己的樣貌,以及這棵樹和旁邊的樹之間有什麼關係(就是文章前後文之間的關係)
下面有一些具體的作法可以給大家參考:

鳥瞰式的通讀

跳讀

先快速的跳讀次標題,可以讓我們先掌握這篇經卷(或單章)大概的內容。在跳讀次標題的時候,若是時間允許,則建議您可以想想為什麼作者(或是編者)要在此分段,以及他為什麼用這個標題來形容這個分段。

回讀

跳讀完整篇(或整章)後,請一定要記得再回讀,將文章重頭到尾很快的通讀一次。邊讀,請記得先將和分段標題有關的關鍵字標記出來。



做筆記

動手做筆記,是讓我們的身體和文本緊密結合的最好方法。下面是閱讀時常用的做筆記方法:

將關鍵句或詞標示出來

當我們邊讀邊將關鍵句(或詞)標出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主動區分文章中「主要」概念與「次要」概念。所以,您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能「全篇都視為是重點」。即使您覺得每句話都很重要,或是您很認同,仍然要訓練自己,將您覺得都重要的概念或句子,依它和次標或是主標的關係,區分出「重要」與「次要」。

標出不熟悉的詞彙

將不熟悉的詞彙標示出來,是幫助自己能「透過閱讀」學習新概念的重要技能。當我們能注意自己不熟悉的詞彙,我們才會主動的想知道,這個詞彙的意義是什麼。以聖經來說,不熟悉的詞彙可能包括人名、地名。這時候,利用串珠的標記,或是網路上的電子聖經,通常可以讓我們很快的能找到聖經中關於這些人名與地名的記載處。也就能增加以後我們讀經所需要的背景知識了。

將閱讀歷程中的想法速記下來

閱讀時,我們會有一些疑問,或是對作者的描述深有同感,或是會覺得作者的描述很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這些想法在腦海中常常都是一閃即逝。因此邊讀邊將想法速記下來,將能記錄下我們和作者的「對話歷程」。常見的速記類型包括有:您的問題(疑惑)、您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您注意到該段的描述和其它地方的描述是一樣的(例如,以賽亞書所記載的「彌賽亞」和馬太福音所記載的耶穌基督)、以及評估訊息的完整性,例如,馬太福音一章說,約瑟是個義人,但是,其實作者並沒有特別說明,為什麼約瑟是個義人。此時,您可以在筆記上註記如何知道他是個義人。這些註記,可作為我們評估作者寫作意圖的參考。






覺察作者的意圖或觀點

要覺察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下面三個步驟:

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或定義)

想要在閱讀結束後,能掌握作者寫作的主要目的或是主要內容。首先,當然要先確保您所使用的詞義和作者使用的詞義是一致的。舉例來說,馬太福音裡,記錄了耶穌基督說「凡背起十字架跟從主的,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若有人將今世得百倍,定義為世間上看得見的物質的百位,那麼很可能是和和作者所描述的定義不同,因為,從彼得或是保羅的身上,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有「物質上得百倍」。
類似的現象,像希伯來書裡,說摩西因著信,不願享罪中之樂。這裡的信心,作者的定義是什麼,讀此段落時,我們腦海中的定義是否和這篇作者的定義相同。

判斷作者的主旨

任何的作者在寫作時,一定有他當時寫作背景下所想表達的核心概念。一般來說,文章中的「關鍵句」通常就是作者當時的寫作主旨。
但是,一篇文章的「關鍵句」到底在哪裡?請注意,關鍵句不一定是指「只有一句話」,有時候,也會是「一個小段落」。但是,不論單句話或是一個小段落,通常您會發現,文章中其它的句子,幾乎都會和這句話有關。或是,是由這句話開展而來。
所以,如果您在通讀時或是第二次回讀時,已經有標出重要概念(或詞彙),您通常可以從這些主要概念當中,理出「作者的主旨」
注意,主旨以外的概念或句子,並不是不重要。其實,這些其它的句子,常常就是作者針對主旨所做的討論或是所提供的具體步驟。

同意作者的觀點或是和作者有不同的觀點

閱讀結束後,一個讀者一定會覺察自己到底讀懂了沒有。如果覺得自己還沒有讀懂,應該要心平氣和的再重讀一次。若是,覺得自己已經懂了,那麼,就應該與作者有進一步的對話。所謂的對話,就是針對文章中作者所提出的觀點(或論述),檢查自己是否同意作者的這些論點,同意的理由是什麼。如果讀者和作者的觀點不完全相同時,也可以檢核自己的觀點和作者觀點的異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