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Q:給孩子心靈的家─如何和青少年談談心?

Q:給孩子心靈的家如何和青少年談談心?

A:其實父母仍然是孩子們衷心期盼能談心的對象,只是親子之間似乎總是有一些障礙阻斷了談心的橋樑。如果青少年的父母可以多關心孩子的心情,常常問孩子:「你覺得快樂嗎?」「你喜歡彈鋼琴嗎?」「你有煩惱嗎?」「你壓力很大,是嗎?」給孩子談心的時間,給孩子支持和了解,相信親子之間的心橋是可以通行的。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慨:「 為什麼孩子不和我說話?問他什麼,他都是隨便敷衍兩句,可是每個月和朋友聊天聊掉好幾千元的手機費!」很多青少年則有一個遺憾:「 為什麼爸爸媽媽不了解我?我好希望我的爸爸媽媽也能聽我說說話,可是他們總是不停地忙碌和罵人!」如果你的家中有青少年,而且你願意聽聽他心中的話,有三件事也許會對你有幫助。

1.
對孩子說的話表達高度興趣

若是孩子主動和你談論學校、補習班或是社團發生的事情,而你正在看報紙或電視,心不在焉地聽,然後對孩子說:「這些事有那麼重要嗎?你的心思都放在交朋友上面,難怪考試考不好。」孩子被你這麼潑了冷水,就算有很多話想說,也會閉口不言。

如果父母懂得把握機會,這時候可以將電視關掉,把報紙放下,看著孩子,專心地聽他說話,適時地回應:「嗯!居然有這種事?太不可思議了,然後呢?」對孩子在意的事表示關心,對孩子有興趣的事同感興趣,親子才有對話和談心的空間。

2.
不批評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孩子的想法當然不比大人成熟,孩子的意見往往不如父母周延,孩子的經驗也沒有家長老練,但是,懂得聆聽孩子心聲的父母,不會批評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這有什麼大不了的?」「你想得太多了!」「煩惱這些有什麼用?」「你就是愛鑽牛角尖!」沒有一個人喜歡跟批評自己的人談心,即使那個人是我們的父母。

3.
關心孩子的心情過於表現

很多父母關心孩子的功課、房間整理得如何、上網的時間太長、是否吃飽穿暖、花了多少錢、交了哪些朋友
⋯⋯,就是很少關心孩子的心情好不好!許多青少年每天花好幾個鐘頭在電腦前和網友聊天,或是手機打個不停,他們花那麼多時間和金錢都在聊些什麼?討論功課嗎?總統大選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他們常常在處理的是自己的心情啊!談寂寞、論不滿、話欣喜、說哀愁、聊煩惱、講苦痛
⋯⋯,這些對青少年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家,如果有可以談心的人,孩子就不需到外頭尋找;家,如果是可以談心的地方,孩子就不會心繫網路的聊天室。《賞識你的孩子》一書的作者周弘校長說:「孩子不能說出心裡的話,意謂著心靈沒有家。」各位愛孩子的父母親,讓我們一起學習,放下權威、停止一味的責備,關注孩子的心,讓孩子的心靈有個家!(取材自《陪孩子走青春路》,愛家基金會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