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活用生活素材,讓孩子愛上自然科學 · 作者:王文華

活用生活素材,讓孩子愛上自然科學
·         作者:王文華

·         2010.11.15
相關關鍵字:

·         王文華
·         做孩子學習的好夥伴
自然是最好的老師,親近自然,讓孩子找到自信;做科展不用遠求,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父母應如何帶孩子親近自然,從生活找科展題材?
蝙蝠女孩與甲蟲男孩
那天進學校,一群孩子朝我奔來:「那裡!那裡!」
他們喊得倉惶,我以為發生什麼意外,急忙過去。孩子們在廣場圍了一圈,擠進去,一個小女孩帶著微笑,正緩緩的繞著圈子走。
她頭上,是隻黑色的小鳥在飛。
小鳥怎麼沒飛走?仔細一看,女孩手裡有條細細的棉線。
再仔細看,那不是鳥,是蝙蝠。
「蝙蝠?妳養蝙蝠?」我不可置信的問。
女孩得意的朝我點點頭,她背著金色陽光,臉上的神情活像個女神。
「在哪兒抓的?」
「妳怎麼敢養?」
「牠吃什麼?」
小朋友的問題好多,女孩回答的聲音不大,但這會兒她成了老師。
原來她掃學校禮堂,禮堂布幕上頭住了好多蝙蝠,有時候會有小蝙蝠掉下來,她就用手帕把小蝙蝠帶回家養。
「小蝙蝠好可愛,」她說。
她平時在學校並不是風雲人物,但從那天起,每個孩子都叫她蝙蝠女孩,講起她來,口氣裡莫不帶著三分敬佩。畢竟會帶蝙蝠出門散步的人不多吧?
學校還有個甲蟲男孩,他家有一大片檳榔園,園裡落葉堆成腐植層,裡頭有各式甲蟲卵。他從小就在園裡抓甲蟲,進而養甲蟲。
因為長期觀察甲蟲生態,他很會畫甲蟲。想知道哪種甲蟲是什麼品種、什麼習性,大家都知道要找他。他的功課不是頂尖,可是現有的多元入學方式,讓他後來進入生物系就讀,還讀得很愉快。
喜歡,是促進學習的最大動機,有了強而有力的動機,學習更有效果。
我們的樹
自然在學校的課程裡,算是一門很有趣的科目。養小動物,種點植物,是很適合孩子親近自然的方法。現在學校自然課也讓孩子養毛毛蟲,觀察蝴蝶的變化。
這幾年,連水族館、寵物店或書局都開始賣甲蟲了,專業的老闆提供各種飼養上的諮詢服務,很多孩子開始樂於照顧甲蟲。只要買個觀察箱,即使住在都市,也有與自然接觸的機會。
我們小時候都養過蠶寶寶,蠶寶寶很會生,卻只吃桑葉;大家一定都記得,桑樹很難找,找到了也很快就被聞風而來的同學把葉子採光。
我童年最大的心願就是要種一大片桑樹,不管養多少蠶寶寶,都不怕牠們會餓肚子。當年,多數人養到後來,因為找不到桑葉了,被迫把整盒的蠶卵丟掉。
幾千條生命耶。
現在大家重視生命教育,飼養昆蟲容易,但飼養牠們前,要先與孩子約法三章:保證善待牠們,只是第一步,能不能持之以恆,能否不始亂終棄?千萬不要因為一時興起,匆匆買了牠們,養一陣子,熱忱消退,就草草棄養。
養與不養都是大事,不養了,絕不是「讓魚回到水裡」、「讓昆蟲飛回原野」那麼容易,這樣很可能害了那些動物,也破壞了生態。
所以,真的不養了,可以把牠們送回寵物店或有心飼養的同學。
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有本童書叫《我們的樹》,作者一家人每年聖誕夜時,固定開車去山上看他們的樹。他們用玉米、堅果、水果做成裝飾品,坐在樹下,賞月觀星,最後再悄然離去。
那些食物留給動物享用,那棵樹呢,依然在山林繼續成長,真是一種很棒的感覺。
我們住家附近的公園、行道樹和小溪也可以當成「我們的樹」,帶孩子認養它,然後親近它,觀察它。那裡就是一個完整的生態,既方便觀察昆蟲、鳥類和植物,接觸也容易。
何不去找棵「我們的樹」,或找條「我們的河」呢?
科學魔術小子
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在接觸、運用自然科學,陽光如何使溫度升高?微風又如何帶動風箏?連走路、開門都要用到物理原理。
自然科學就在孩子身邊,是天天都要遇到的事。所以,引發孩子動手做的誘因很重要,讓他們從動手中去培養興趣,解決問題,我們家也能出個愛迪生。
像是目前正「夯」的魔術,就是動手操作最好的例子。
班上的慶生會,每回都會請小朋友上台演出,本來只是一般的唱唱跳跳,自從有個孩子扮成怪博士,演出科學魔術後,竟然在班上掀起一陣科學魔術風。
魔術是「科學」與「手法」的結合。圖書館、書局裡有不少科學魔術的書籍,鼓勵孩子學科學魔術,從中了解各種科學原理,再應用變化出更有趣的魔術,可說是從做中學的極佳門道。
做科展也是動手的好理由。
科展重要的是小朋友能從生活裡找問題,觀察研究找出答案。
小朋友很好奇的,他們最愛問大人一大堆問題,對這種好奇寶寶,可別急著把答案丟給他,最好留幾個特別的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教他上網、查資料。找到了答案,還要他親自去驗證看看。
千萬不要為了參加科展,強要孩子背一堆連他們都搞不懂的東西,既騙了孩子,也騙了自己。
在日常生活裡發現問題,然後動腦實驗,最後找到方法,錯了再來一次,無形中,就是一種最佳的學習態度。
組合屋隔熱學
參與科學營隊、有空多帶孩子去博物館,鼓勵孩子多閱讀科普讀物、偉人傳記,這都是讓孩子愛上科學,進而樂於思考的好方法。
好的科普書,以淺白的文字呈現科學理論,可以訓練孩子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閱讀科普書,還能提供孩子另一種思考的角度,讓他們的想法更全面。
遇到問題時,請孩子提出更多思考的可能,那就愈能創造出更不一樣的方法。
九二一那年,我們學校倒了,當時白天在組合屋上課,晚上回組合屋住。組合屋裡很熱,最高溫可到四十多度,簡直熱爆了。
早上還可以待在組合屋,近午溫度狂?時就得四處流竄,有時到停車場,有時跑樹下,可是跑來跑去也不是辦法。
「好熱哦。」
「我也知道呀。」我擦著汗,「怎麼降溫呀?」
這真是個大問題,那時還是春天,等夏天來了怎麼辦?
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討論,教室太熱是大家共同遇到的大問題,如何解決成了大家要思考的功課。
熱是因為太陽曬,有沒有辦法擋住太陽曬?
家裡種蘭花的小朋友,請爸爸出馬,把蘭花園不要的黑色網子搭在屋頂上方,果然溫度降下許多。
可是,組合屋裡頭還是熱呀,還能怎麼降?
學園藝的老師在屋頂上種草花,草花隔了熱,澆水後更能降溫。
學生媽媽拉了幾十條草繩,沿著組合屋四周種滿了絲瓜。絲瓜愈長愈大,絲瓜葉子遮陽,絲瓜的綠意能騙過大腦對熱的感受,當絲瓜開花、結果時,小朋友又免費上了一堂農園體驗課。
那一年多的組合屋生活,我們實驗了好多種想法,有的很有效,有的不靈光,學校正在重建,我們望著那些絲瓜賣力的往上爬,彷彿內心也正在重建。
這回八八水災,南部許多地方發生山崩、土石流,我們也在課堂上討論,該怎麼辦?有什麼辦法?
這是個大哉問的問題,而這種時事問題,又天天碰得到,拿來給孩子思考,也很棒。
古往今來的科學家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特別愛思考,他們會從問題裡,慢慢找出共通性、規律性,最後再提出各種方法,一一驗證。
錯了,別怕,再來一次。
所以,遇到問題了,鼓勵孩子思考,多想再多想,寧可孩子一天想一道夠水準的題目,也不要他每天花很多時間去做一堆重複無聊的練習題來謀殺生命。
讓孩子們用心思考,動手操作,未來的愛因斯坦或愛迪生,就可能出現在你眼前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