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孩子是正常或有問題,有時只是一線之隔!

孩子是正常或有問題,有時只是一線之隔

如何定義「正常」呢?現在你一定已經注意到,不是每個人都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想變聰明有許多途徑,想達到同一目的地也有許多路線可走。如果你有一個在學校沒嚐過成功滋味的孩子,不要認定全部是孩子的錯。畢竟,誰規定學習的唯一方法就是排排坐、聽老師講課,或長時期的靜默專注?

且讓我們鼓勵極度好動的孩子想辦法一邊動卻不干擾周圍的人。例如,我們可以教極好動的孩子輕輕踏腳而不弄出聲音,或者聽課時靜靜捏擠一個橡皮球。我們也可以教宏觀型孩子一些方法,把概括性的知識轉變為試卷上明確的答案。有時一些很簡單的方式,像出幾道練習測驗題或例題,就能實際地幫助宏觀型孩子將思想集中在正式考試時需要記住的重點上。這些因應之道也許不是唯一解決孩子學習困難的方法,但它們一定是增進學習力的主要方法。

我在大學時,不需做許多乏味或困難的事,平均成績勉強維持了。每當我坐在數學或科學教室內時,心思往往很容易飄走。大學所修每一門課的作業和讀本多得泛濫,我常覺得自己好像快淹死了。每當做作業時,我很快容易分心;只要一點點小事,我就藉機停下手邊工作,去做別的事;遇到無趣的教授以單調低沈的聲音講課時,我通常都聽而不聞,不久那些上課時錯過的資料又會在考試時回頭過來纏著我。我幾乎總是靜不下來,喜歡用衝刺的速度工作,又不時停下來休息。我專心的程度從來不強,也持續不久,而且我發現自己常在同一時間內很規律地進行不同的計劃,很少一次只做一件事。雖然我也夠格輕易地被貼上ADHD的標籤,但不論過往或現今,我卻都沒有這種顧慮。

有意思的是,我發現自己喜歡學習每一件跟我興趣有關的事。我滿懷熱情地裝備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英文教師,大學時代以至讀研究所時,任何有助這個目標的事我都表現傑出,我沒有興趣花費力氣去做不感興趣或被強迫的事。但很快我就學會哪些障礙必須跳過,哪些繁文褥節必須去除;我要求自己做那些達成目標不可或缺的事,還有為了通過一些無關緊要的學科所不得不做的事。有幾個傾向分析型的朋友看我只求總平均分數能過關,對得C甚至偶爾得個D也不覺得懊悔,都嚇壞了。

並非每個跟我學習模式相同的孩子都有我對一生目標的動機和熱忱。但我實在不確定,假使我的父母親和老師當初堅持我有生理上的問題或學習障礙,我會如何反應。如果有人指明我不太可能完成正規教育,在本行裡出人頭地,以我倔強的本性,可能不會屈服於這樣的診斷。但是,假若我對目標不是那麼專注、有熱忱呢?假使我不很確定自己想做什麼,那事情又將如何?假使別人不斷告訴我,我有先天性的問題,若干自我懷疑可能就使我喪失鬥志了。(取材自《獨特寶貝,抓狂父母》,愛家基金會出版,定價1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