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人生觀~人際觀~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生觀~人際觀~工作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1月19日 星期六

尊重每一個顧客


【尊重每一個顧客】

一家生意很好的點心店門口來了一個乞丐~

他衣衫襤褸,渾身散發著一種怪味,當他畏縮著走到蒸點心的大爐子前時,周圍的客人都皺眉掩鼻,露出嫌惡的神色來。

伙計急忙呵斥乞丐要他滾開。

乞丐卻拿出幾張髒乎乎的小面額鈔票,說:「今天我不是來乞討的,我聽說這裡的點心好吃,我也想嘗嘗。我已經想了好久了,好不容易才湊到這些錢。」

店老闆目睹這一幕,他走上前十分恭敬地將兩個熱氣騰騰的點心遞給乞丐,並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

在這之前,無論多麼尊貴的客人來買點心,店老闆都交給伙計們招呼;可今天他卻親自招呼客人,對他畢恭畢敬,而這個客人卻是一個乞丐!

店老闆解釋說:「那些常來光顧我們店的顧客,當然應受到歡迎,但他們都是有錢人,買幾個點心對他們而言,是一件很容易也很平常的事。今天來的這位客人雖然是位乞丐,卻與眾不同,他為了品嘗我們的點心,不惜花去很長時間討得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難得之至,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

「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旁邊的孫子不解地問。

老闆笑笑說:「他今天是作為一個客人來到這裡的,不是來討飯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我們一定要記住,要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他是一個乞丐;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

這個店老闆就是兩次被《福布斯》評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他對乞丐的鞠躬之舉深深地印在了當時只有十歲的堤義明的腦海裡。

後來堤義明曾多次在集團的員工培訓會上講到這個故事,要求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可以想像,這裡的「尊重」絕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這樣的尊重絕不含有任何功利的色彩,也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影響;惟其如此,才最純粹最質樸也最值得回報。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15%,另外85%是來自於他的修養】




【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15%,另外85%是來自於他的修養】

有一個外國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促成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15%,另外85%是來自於他的修養、人際關係、處世能力、應變能力等等。我對此頗有感觸。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帶著他的五十幾個學生到一個大集團公司參觀,由於該集團的老總是班主任的同學,因此老總親自接待,秘書和工作人員也非常客氣。

秘書將同學們安排在一個有空調的大會議室坐定,工作人員給每個學生倒了一杯水,學生們坐在那裡非常坦然,沒有客氣,其中還有一個女同學問工作人員有沒有紅茶,理由是她平時只喝紅茶。

只有一個同學起身雙手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茶並客氣地說了聲:「謝謝,您辛苦了!」

老總辦完事情急急忙忙趕過來連聲道歉:「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竟然沒有人應聲,還是老師和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學帶頭鼓起了掌,但掌聲稀稀落落。

老總開始講話,發現同學們端坐著,沒有人做記錄,於是轉過身對秘書說去領一些公司的筆記本和筆來,然後老總面帶笑容地雙手遞給每一個學生,遞著遞著老總的笑容沒有了。

因為學生們都是伸長著一隻手臂去接,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起身,更沒有人說聲:「謝謝!」

只有剛才那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雙手接!過紙和筆,並連說兩聲:「謝謝!謝謝!」。

畢業分配的時候,該同學接到了那個大公司的錄用通知書。

其他同學非常不服氣:「他的成績並沒有我好,憑什麼讓他去而不讓我去。」

老師一邊嘆氣一邊說:「我帶你們去參觀的真正目的是想給你們創造機會,可是你們都失去了,該公司點名要這位同學,我有什麼辦法呢?」


相片:【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15%,另外85%是來自於他的修養】

有一個外國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大意是:促成一個人成功的因素,專業知識只佔15%,另外85%是來自於他的修養、人際關係、處世能力、應變能力等等。我對此頗有感觸。

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帶著他的五十幾個學生到一個大集團公司參觀,由於該集團的老總是班主任的同學,因此老總親自接待,秘書和工作人員也非常客氣。

秘書將同學們安排在一個有空調的大會議室坐定,工作人員給每個學生倒了一杯水,學生們坐在那裡非常坦然,沒有客氣,其中還有一個女同學問工作人員有沒有紅茶,理由是她平時只喝紅茶。

只有一個同學起身雙手接過工作人員遞過來的茶並客氣地說了聲:「謝謝,您辛苦了!」

老總辦完事情急急忙忙趕過來連聲道歉:「對不起,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竟然沒有人應聲,還是老師和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學帶頭鼓起了掌,但掌聲稀稀落落。

老總開始講話,發現同學們端坐著,沒有人做記錄,於是轉過身對秘書說去領一些公司的筆記本和筆來,然後老總面帶笑容地雙手遞給每一個學生,遞著遞著老總的笑容沒有了。

因為學生們都是伸長著一隻手臂去接,有的學生根本就不起身,更沒有人說聲:「謝謝!」

只有剛才那個同學畢恭畢敬地站起來雙手接!過紙和筆,並連說兩聲:「謝謝!謝謝!」。

畢業分配的時候,該同學接到了那個大公司的錄用通知書。

其他同學非常不服氣:「他的成績並沒有我好,憑什麼讓他去而不讓我去。」

老師一邊嘆氣一邊說:「我帶你們去參觀的真正目的是想給你們創造機會,可是你們都失去了,該公司點名要這位同學,我有什麼辦法呢?」\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領導等於做人


轉貼:    領導等於做人
教室裡擠滿來選修「領導」課程的學生,這一群兩年後就會變成企業競相爭取的名校MBA,心中難免興奮地等待教授的出現。

教室門被推開後,走進三個人,教授後面跟著一個年輕的陌生人,還有一位則是大家都認識的企業名人,年 紀與 教授相當,大約都在六十歲左右。

教授先介紹這位年輕的陌生人,說他是去年以第一名畢業的MBA學生;另外這位企業名人則是教授的高中同學,學歷只有高中畢業。教授說明他今天會請這兩位來賓分別用二十分鐘來說明什麼是「好的領導」,然後要同學寫出這兩人的差異何在。

第一名的MBA畢業生在短短二十分鐘內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領導經驗,這五人包括奇異的傑克威爾許,英代爾的安迪葛洛夫,管理泰斗彼得杜拉克,與台灣的郭台銘和張忠謀。聽來似乎這五人的領導方式便代表著好的領導。

年輕人講完後,很有信心地將麥克風交到這位企業名人手中。

企業家微笑說:「本來可以用六個字就說明完『什麼是好的領導』」

他語氣停頓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學說我在混水摸魚,因此必須把六個字講成二十分鐘,希望大家未來不要學我把領導複雜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職場歲月中,只是不斷地想做到一個境界:那就是如何讓別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於『心』甘情願,而非出於『薪』甘情願。雖然只差一個字,我卻練習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願比較簡單,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辦得到,但要做到讓別人『心』甘情願,就必須要讓員工從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認為,領導沒有什麼大道理,就是『領導等於做人』這六個字而已」。

「我把職場分成從什麼都不懂、初階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老闆五個階段,為了把人做好,我不斷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因此總共要練習五件事,雖然只有五件事,但它們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時間」。

1.「在我自己剛畢業,什麼都不會的時候,我練習的第一件事是:『少不多是,也就是我從不會去問公司給的任務有多困難,我只問自己要如何去達成而已,練習久了,就會感覺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長」。

2.「後來自己變成了初階主管,我練習的第二件事是:『少說多聽,也就是可以聽的時候我絕對不開口,讓自己不斷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練習久了,自然學會以後講話只需講重點的智慧」。

3.「當自己成為中階主管後,我練習的第三件事是:『少我多你,也就是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凡是以別人的角度來想,練習久了,自然培養出更大的雅量。」

4.「成為高階主管時,我練習的第四件事是:『少舊多新,也就是我不再重覆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否則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練習久了,就會不斷產生新的創意。」

5.「最後當自己變成了老闆,我練習的第五件事是:『少會多讀,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從什麼都不會的階段再開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閱讀,書讀多了,自然會看到自己還有很多本該謙虛的地方。」

老教授最後向學生解說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沒經驗的管理者,與一位有豐富經驗的管理者來對比,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親身感受一個簡單的事實,若想將自己變成一位成功的領導者,那就請先要把人做好。

「自己都無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來領導別人?」因為智慧都源自於怎麼~~~~~~做人!

PS:
領導等於做人」這件事情絕對是真的,因為,我是個活生生、血淋淋的教訓,傷痛欲絕、刻骨銘心的悲哀多如牛毛,是個如假包換的反面教材。

多次失敗之後的不斷省思和檢討,我終於豁然開朗的了悟了人生。原來,我真的不會「領導」,因為我真的不會「做人」,甚至「做人」失敗,因此,總是前功盡棄,未能在努力之後獲致計畫中該有的成功。

當然,做人成功是不是領導就會一定成功我不敢說,因為我沒有這樣的經驗;但是,若是做人失敗?郤肯定領導是很難成功的。因為,領導帶領的是,如果做人失敗的話,誰會理我們呢?那我們又要如何領導呢?又怎麼可能有著成功的機會呢?是不是?!

可是,做人失敗郤一樣的可以有著良好的管理,我同樣的是個絕佳的範例。因為,我雖然「做人」非常的失敗,可是,「管理」郤可以做得有目共睹的非常優異,只因為我做到了心狠手辣而已,何足掛齒哉?!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領導」和「管理」是完全不同的兩碼子事,「領導」做得好的人,「管理」不一定優秀,而「管理」能力強的人,「領導」能力可能很不怎麼樣....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管理」只要有權力、可以或者願意做好賞罰獎懲就可以了。而權力是被賦予的,沒什麼大不了的。因此,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好所謂「管理」的工作,沒什麼好得意和誇耀的....。只要我們不怕得罪人、願意當壞人甚至根本只是個酷吏般的簡單小角色就可以輕易成就了。您不相信嗎?我絕對就是最好的說明了....

至於「領導」?則須要有著遠見、眼光、胸襟、氣度、涵養、雅量、魅力、魄力、智慧、胆識、道德、品格、勇氣、耐力、堅持....等等諸多能與不能的修為,這又豈是一般尋常人等能夠企及的呢?難怪大家哆談「領導」也都想要「領導」,郤沒幾人能夠「領導」別人於萬一?!這可以從沒有人願意跟隨我們即能窺之一二,不必再自欺欺人了。

就只因為我們沒有回到最根本與最重要的「做人」上面,也就是「為人處世」這件事情!想想看,如果我們能夠真正的「做人」成功的話,讓大家心甘情願的追隨與效忠,有著願景一起往共同的目標前進的話,我們將自然的「領導」於無形,天底下還會有什麼事情是我們無法成就的呢?!當然,這些都只是高調而已,大家都早就「栽啦」,至於做呢?那就走著瞧囉?!只能說是點點滴滴、一步一腳印的慢慢用心、用力而已了~記住,老天絕對是有眼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而已....

所以?我們不該捨本逐末,盲目的追求了無新意又無關緊要的學歷、經歷、資歷、專業等等徒然浪費生命的小道,而應該回到人生的大道-「修身養性」與「為人處世」上來....,請「思之再三」而不要像我一樣的「再三失之」,呵呵呵....,祝福您了~我的朋友!

葉雲舟 敬書

2012年11月18日 星期日

洪蘭: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洪蘭:會做人比腦袋好重要
面試時翹二郎腿,離開時不推回座椅。現在年輕人抱怨進不了研究所、找不到工作,但誰願意和粗俗無禮的人共事?

精彩重點

·         洪蘭:找出孩子的本事
最近去替一個研究所作甄試委員,因為這個領域現在很紅,所以報考的人很多。問了一整天,結束後,所長很過意不去,因為公家給的車馬費只有兩千元。她就自掏腰包請我們吃飯。
用餐時,大家談起剛甄試過的學生,都頻頻搖頭,因為現在的學生坐沒坐相。有的坐下來,腿就翹起來了,甚至叉開來成八字形。只有少數學生腿有併攏,而且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離開時,把椅子推回去。
所長很感慨地說,現在知識翻新得這麼快,兩年前的教科書已經沒有人用,五年前的就廢紙回收。科技日新月異,學生只要肯學,其實不必管他現在知識有多少,但人品不端,以後會令系所蒙羞。
席間有位教授說,他去某大學演講,回家後,一堆學生寫電子信來要投影片。原來,該課要寫報告。最簡單的方式,當然就是直接跟老師要投影片。有學生還特別註明「請務必回」,讓他哭笑不得。
話匣子一打開,每個人都有類似經驗,最普遍的就是「不具名」。也就是說,向老師請益,卻不告訴老師你是誰。這種信只好直接退回,因為我們不處理匿名信。
所長的先生說,他公司招考員工時,他一時興起,走進去看他的人事主任如何篩選新人。只見主任很客氣跟考生遞名片,那考生轉身看到他,便把手伸出來,大剌剌地問,「那你的呢?」
他吃了一驚,不能相信有人這麼魯莽。他說,在別人的地盤,人生地不熟,不可以擺出高姿態。看到陌生人,一定先探別人的底,不可先假設別人地位低。
他雖然是開玩笑地講,但是意思很明顯:你們大學教了什麼?怎麼教出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目空一切的學生來?
其實不只學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出了問題。很多人把無禮當作性格,把邋遢當作時尚。其實,不注意衣著,蓬頭垢面,不修邊幅,不是豪邁,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粗俗也不是率直,是沒有品味。
一些描寫性器官的話,不可在廟堂上講。它不代表草根性,它只反映出沒教養。前警察大學的教務長黃富源說得好,率直是良好的品質,禮貌是永遠不變的價值。直來直往、不做作,很好,但是必須有禮貌,不然就是粗魯。
我們從小被教導,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當大家都守規矩,社會自然安定和睦。
現在新聞娛樂化,天天大幅報導藝人結婚、外遇緋聞,讓孩子誤以為這就是人生,行為就該這樣。
又因為這些無營養新聞,嚴重壓縮國際新聞和一些重要民生經濟議題,使學生沒有視野、無法判斷是非。念了很多書,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人家什麼樣的觀感。
當他們抱怨找不到工作時,能怪誰呢?誰願意和粗俗無禮又自大的人共事呢?
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品德是做人的根本,切莫等閒視之。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735&page=1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一個郵差的故事~~改變兩億美國人觀念 !


一個郵差的故事~~改變兩億美國人觀念


Mark Sanborn2011/06/08

第一次遇見佛雷德,是在我買下新居不久。遷入新居幾天後,有人敲門來訪,我打開房門一看,外面站著一位郵務士。

「早安,桑布恩先生!」他說起話來有種興高采烈的語調:「我的名字是佛雷德,是這裡的郵務士。我順道來看看,向您表示歡迎,介紹一下我自己,同時也希望能對您有所瞭解,比如您所從事的行業。」

佛雷德中等身材,蓄著一撮小鬍子,相貌很普通。儘管外貌沒有任何出奇之處,他的真誠和熱情卻溢於言表。

這真讓人驚訝。我收了一輩子的郵件,還從來沒見過郵務士做這樣的自我介紹,但這確實使我心中一暖。我對他說:「我是個職業演說家,這算不上真正的工作。」
「如果你是位職業演說家,那肯定要經常出差旅行了?」佛雷德問我。
「是的,確實如此。我一年總要有一、兩百天出門在外。」
佛雷德點點頭繼續說道:「既然如此,如果你能給我一份你的日程表,你不在家的時候我可以把你的信件暫時代為保管,打包放好,等你在家的時候再送過來。」

這簡直太讓人吃驚了!不過我對佛雷德說,沒必要這麼麻煩:「把信放進房前的郵箱就好了,我回家的時候再拿也一樣的。」

他解釋說:「桑布恩先生,竊賊經常會窺探住戶的郵箱,如果發現是滿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你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佛雷德比我還關心我的郵件!不過畢竟在這方面,他才是專家。

他繼續道:「我看不如這樣,只要郵箱的蓋子還能蓋上,我就把信放到裡面,別人不會看出你不在家。塞不進郵箱的郵件,我擱在房門和屏柵門之間,從外面看不見。如果那裡也放滿了,我就把其他的信留著,等你回來。」

此時我不禁暗自琢磨:這人真的是美國郵政的僱員嗎?或許是這個區提供特別的郵政服務?不管怎樣,佛雷德的建議聽起來真是完美無缺,我沒有理由不同意。

兩周後,我出差回來,剛把鑰匙插進鎖孔,突然發現門口的擦鞋墊不見了。我想不通,難道在丹佛連擦鞋墊都有人偷?不太可能。轉頭一看,擦鞋墊跑到門廊的角落了,下麵還遮著什麼東西。

事情是這樣的:在我出差的時候,聯邦快遞公司(UPS)誤投了我的一個包裹,放到街前第五家的門廊上。幸運的是,我有郵務士佛雷德。

看到我的包裹送錯了地方,他就把它撿起來,送到我的住處藏好,還在上面留了張紙條,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又費心用擦鞋墊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佛雷德已經不僅僅是在送信,他現在做的是UPS份內應該做好的事!他的行為使我動容。

作為一個職業演說家,不管是在客戶服務還是一般的業務中,我可以很容易地發現並指出服務質量上的問題。但要找到優秀的例子,甚至是稍堪稱許的,都要困難得多。

但佛雷德卻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人性化的貼心服務正該如此,他為所有渴望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樹立了榜樣。

由於佛雷德的榜樣,我開始把他的事跡拿出來,在全國各地舉行的演講與座談會上和聽眾一起分享。

似乎每一個人,不論他從事的是服務業還是製造業,不論是在高科技產業還是在醫療行業,都喜歡聽佛雷德的故事。聽眾對他著迷,同時也受到他的激勵與啟發。

回到住所,我偶爾有機會轉告佛雷德他的事跡如何激勵著別人。

我告訴他,有一位灰心喪氣、一直得不到老闆賞識的員工,寫信給我說佛雷德的榜樣鼓勵她「堅持不懈」,做她心裡認為正確的事,不計較是否能得到承認和回報。

我還告訴佛雷德,在一次演講之後,一位聽講的經理人員把我拉到一邊,對我說他現在才認識到,原來一直以來自己事業的理想就是做一個「佛雷德」。他相信,在任何一個行業和領域裡,每個人的奮鬥目標都應該是傑出和高質。

至於我本人,則希望以更正式的方式對佛雷德的傑出服務表示謝意。

耶誕節來臨時,我在郵箱裡放了一份小小的禮物。第二天,我的郵箱裡有一封不同尋常的信,上面貼著郵票,可是沒蓋郵戳。我看了一下,發信人是郵務士佛雷德。

佛雷德知道把未經郵局投寄的信私自放入郵箱是違法的。所以,儘管是他本人把信從自己家送到我的住處,他還是在信封上面貼上郵票,使其合法。

信的內容摘錄如下:「親愛的桑布恩先生,感謝你送我的聖誕禮物……你在演講和座談會上提到我,真使我受寵若驚。我希望自己能一直提供優秀的服務。郵務士佛雷德敬上。」

接下來的十年中,我一直受惠於佛雷德的傑出服務。一旦信箱裡的郵件塞得亂糟糟,那一定是佛雷德沒有上班。佛雷德為這條街的住戶服務時,我的信件總是捆紮整齊的。

一直到今天,我也無法瞭解,佛雷德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

我知道,額外的優秀服務並未給他帶來更高的收入;我猜測,他也沒有因此得到僱主的特別賞識或提拔(如果有,我也從沒聽說)。據我所知,他也沒有私下參加過任何特別的培訓或激勵計劃。

我能確定的一件事是:佛雷德和他工作的方式,對於二十一世紀任何想有所成就、脫穎而出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最適用的象徵。

真理是可以傳播的,我從佛雷德身上得到幾點啟發,這些啟發對於任何行業中的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每個人都能有所作為。不怕你所工作的機構有多龐大,甚至也不怕它有多麼糟糕,個人在這個機構中,永遠能有所作為。上司可能對員工出色的表現設置障礙,或對之視而不見,或者不能充分賞識和鼓勵;也可能,上司願意對員工進行培訓,改善他們的業績,並給予獎勵。但不管環境的利弊順逆,最終,超卓的工作表現,還是員工自己抉擇的結果。

想一想,你在工作中為顧客和同事帶來了喜悅,還是給他們增添了煩惱?你是幫助自己的組織與其目標更近一步,還是與它背道而馳?你的工作表現是因循普通,還是超凡脫俗?你是減輕了他人的負擔,還是給他們添加了累贅?你願襄助他人脫穎而出,還是扯人家的後腿?

沒人能阻止你選擇卓越。在每一天結束之際,關鍵的問題只有一個:「你做了什麼有意義的事?」

PS:
☆路加福音 16:10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
 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上也不義。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工作,我創新!阿基師:越不景氣,就越重要的3種能力



工作,我創新!阿基師:越不景氣,就越重要的3種能力

·         2012-10
·         Cheers雜誌145
·         作者:吳永佳
作為職場中的小小「螺絲釘」,你是否常感到無力?體制內的上班族,出頭機會究竟在哪裡?
倫敦商學院的MBA熱門講師、企管大師葛瑞騰(Lynda Gratton)在暢銷新作《未來工作在哪裡?》中,提到未來人們該如何從3種關鍵資本:新技能、新人脈、新經驗做轉變,適應新的職場環境。
創新,從3大關鍵資本的轉變開始
3種資本,你我皆有。1種資源是知識資本在高度連結的全球化世界裡,可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跟你具備相同的知識背景,因此你必須更懂得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特色。
葛瑞騰提出兩項方法加深自己的深度,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高手。然後再慢慢跨越到相關領域,或轉換跑道,跳到截然不同的範疇
這是第1個大轉變──從雜而不精的通才變成跨領域的專精高手。
2個重要的資源是社會資本,包括人脈的廣度與深度。在創造與創新備受重視的世界,多元的人際網絡將扮演重要角色,能在工作的各種關係網絡間找到平衡,成功機會自然大增。
這正是未來要成功的第2個重大轉變──從孤立的競爭者變成創新的連結者。
3種重要資源則是情感資本,也就是自我了解的程度、以及是否有能力反思選擇,在工作與價值觀間取得平衡。這也牽涉到你有無足夠的韌性、堅強、敢於行動等特質。
所以,3個立足於情感資本的大轉變是──從貪婪消費轉變為熱情創造。
有意識的採取體制內行動
若不想茫然踏入未來,你馬上就可以採取一些有意識的行動:首先,下定決心聚焦,培養自己成為跨領域的高手,例如中華精實三位一體生產管理協會工程師江守智,於日本研修車床、銑床、加工中心機、研磨、焊接等製造業專業技能,之後跨足生產管理,將原本應用於汽車製造業的精實生產管理體制,推廣至台灣其他產業。
接著,投入心力,釋放善意,成為創新的連結者。就像富邦人壽史上最年輕的處經理黃昶鑫,便是善用日本漫畫《航海王》中魯夫的領導學,結合團隊衝勁與人際網絡,打造出他快速升遷的路徑。
最後,打破傳統以金錢與消費為核心的傳統工作動機,建立能滿足情感需求、帶來豐富體驗並激發熱情的新工作模式好比美商3M資深行銷分析師劉仕豪堅持創新,最後竟然促使公司賦予他一個前所未有的“creator”職位。
有為者,亦若是。別再說體制內的創新不可能。上班族一樣能做得獨一無二,與眾不同!
福容大飯店行政總主廚鄭衍基(阿基師):Y世代「低薪水、升遷難」的處境,如何面對?
傳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觀念不再萬用,我們要學會調勢自我心態,工作上不要怕受委屈,畢竟待遇差,還是比無薪、沒工作好,要更努力提升工作實力。
將任何不合理的對待,當作訓練;將所有合理的,當作磨練,如此才能在職場上隨時保持危機意識,不敢鬆懈或怠惰。這是初入職場的基本心態,當環境越惡劣,就越重要。
以我自己學習廚藝的經歷,主動、積極、用心、熱情,是職場成功必備的態度;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就可走出一片天!
此外,就是多培養自己的觀察力、自覺與執行力。
舉餐飲服務業為例,對於客人舉手投足間能觀察入微,服務才可能到位,這往往比廚藝或花俏的創意都重要;再舉例,我昨夜錄影到深夜2點,今早卻8點就進公司,因為昨天觀察到客人住房率大概有8成,表示今天準備早餐的廚房一定特別忙,這種事,不必等到別人跟你說,自己就該「長眼」。
談到「自覺」,一個人要清楚自身缺點,拉高格局,不要抱持60分過關就好的哲學;還要學習如何建立自己的品牌,將自我行銷出去,並要忠於你的主管以及專業,不要把責任向外推,學著捫心自問,自我檢討,不斷地充實自己,才能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
「少感動,多行動」,則是我對「執行力」的提醒。
結合這3種能力:觀察、自覺、執行,即使外在環境再不景氣,相信仍然能在職場屹立不搖。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你有Sense嗎?


你有Sense嗎?
·         2007-10  Cheers雜誌85      作者:盧智芳、李筑音

有些人學歷高,卻是老闆眼中的「白目」員工;有些人念的是超冷門科系,卻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大放異彩。而他們戰勝學歷限制的關鍵字,就是--Sense 3位在不同領域中的「一流教主」,創造第一流身價、擁有第一等能力:花藝設計師齊云、104人力銀行總經理阮劍安、李奧貝納廣告總經理黃國燦,他們憑著敏銳的Sense,在對生活、對人與對事等3個層面上,各有精采領悟,更因此將他們推向人生職涯的高峰。

民國104年,大學聯考招生總數將超過那一年的高中職學生總人數,錄取率將破百分之百。
當「全民大學生」的時代即將來臨,冷門學歷想出頭,你要比的是什麼?
有一種教室裡沒教的大能力,好學生不會,反而變成高學歷「白目」;而即使不具名校、名系血統,具備它,照樣能使你衝出重圍,讓人驚豔!
9月初,成立16年的晶華酒店破天荒推出一項飯店領導管理人才招募培訓計劃。通過層層考核跟長達1年的培訓歷練後,得分超過90分的候選人將直接任用為部門副主管(相當於副協理)。「這是正常速度10年的累積,」晶華酒店人力資源部協理林玉倩說,等於一舉打破過去所有升遷的慣例。
這個明星候選人需要什麼學歷資格?門檻並不高,只要國內外大學畢業,英語流利。但是第一個「必殺關」,是200個涵蓋天文地理、政經時事、歷史文化的英文考題測驗,答對半數以上才能進入面試。「飯店就像個小型社會,面對的都是人,」林玉倩解釋。要用什麼方式來初步篩選一個人的機智與應變力?他們選擇了「常識」。
「常識」,英文叫做“common sense”。似乎是每個人都應該理解的2個字,但你真的懂得它的涵義嗎?
從事的「知識」,到人的「見識」
去年日本任天堂公司針對手提遊戲機設計了一款「大人的常識力訓練DS」遊戲,一推出,馬上登上銷售排行榜冠軍。
這套遊戲裡收錄了近2,000個包羅萬象的生活常識,由「日本常識力檢定協會」監製,他們對「常識力」的定義,提出了3個面向:
1.知識:包括「讀、寫、算」與「衣、食、住」兩大範疇。這些知識是基本的生活條件。
2.良識:包括基本倫理與道德觀。
3.見識:包括對人的禮儀、肢體語言及人與人相處的文化、默契,經常不靠言傳,只能意會。
看起來,「常識」似乎無所不包,然而集結每個瑣碎的問題,最終導出的是歸納生活所知後,對人、對事的本能判斷。常識理解的範疇多廣,可以作為一種指標,前亞都麗緻飯店總經理、國立高雄餐旅學院助理教授蘇國垚有個很好的詮釋:它是一種「對周遭的人、事、物領悟的能力。」
「很多人會跟你交往,其實是因為覺得你有內涵,而非你專業很強,」蘇國垚指出。當你在生活中「軟性」的那一面比別人更豐富,自然能展現出成熟圓融的態度,不但臨場反應因此變快,更有機會主導環境。真正讓人尊敬、喜歡的人,一定都少不了這種“alert”(敏銳)。
每個人都有感受的細胞,但學歷愈高的人,因為把時間、精力都投注在鑽研專業上,加上自信強、眼光總是追隨著目標看,反而往往容易忽略這種與環境互動的敏感度與重要性。
在愈是以人為本的行業中,這種“sense”愈關鍵,決定「人才」的比重愈高。空有漂亮的學經歷卻不能相得益彰,只會令人覺得「讀書」跟「做人」之間有落差,連專業的質感都跟著打折扣。
農家子弟出身、員林農校畢業的齊云生活館創意總監齊云,因為替不少政商名流掌理會場花藝設計,手法出色,近年來聲名大噪,不少科班出身的高材生都來找他拜師學藝。不過,齊云毫不諱言他並不特別喜歡科班生:「他們只懂他會的那部份,」齊云說。
最近有個大學生寄履歷、寄照片、還打電話來,可是「3次都用錯方法。不要在履歷表上寫『歡迎看我的部落格』,東西要直接呈現在對方眼前;不要把信寫得像散文、心情日記,寄來的照片還是家庭生活照,」齊云一項一項分析。乍看起來很用心,其實很「自我」,完全搞不清楚他到底在跟誰對話。
所以齊云面試新人,一定要求兩件事:請對方在1樓泡咖啡,送上4樓,或是請他去買菸,從中觀察。要是對咖啡的口味、溫度自做主張,都會被齊云打回票:「那是『你認為的』,你有沒有問過我,我要什麼?」
齊云的觀點裡,「生意」不外乎兩回事,就是「發掘人的需求」與「滿足」。而同樣的邏輯早已出現在跨國企業的取才方式。作為美國唯一從1973年以來每年都賺錢的航空公司,西南航空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它的「集體面試」。
每個求職者都得做5分鐘自我介紹,但西南航空看的不是台上報告人,而是台下,誰在專心聆聽,適時為別人鼓掌喝采;誰心不在焉,只顧著準備自己的講稿?後者當然絕對不會被錄用。
西南航空的理由很明確:「如果對身邊的人都漠不關心,又怎麼會真誠對待乘客?」
事實上,從對事到對人的sense,「常識力」的建立是有層次的。它的第一步,仍然必須以知識作基礎,但這知識要「廣」而不是「專」,表現在外的是「涵養」而非「技能」。
走出校門快人一步
比較起來,很多所謂「冷門科系」畢業的經理人,可能因為念的不屬於就業市場主流,卻是有助於人文素養的基礎學門;或是因為早早意識到一紙文憑不足為恃,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他們反而更善於從環境中汲取養分,靈活地觸類旁通。
像遠東商銀財富管理副總經理喻芝蘭,稱得上是金融界的「異類」。除了大學念的是台灣大學歷史系,她還寫下不少別人難以企及的紀錄:包括當過《八千里路雲和月》編劇,大學剛畢業就走遍大江南北;進入遠東商銀前,她是遠傳電信第一任法務暨法規處副總經理,還代表遠傳與和信簽約併購。
喻芝蘭一點都不認為讀歷史系是種「弱項」。她後來出國攻讀商科碩士,大家都很意外一個文科女生能拿下全班第1名,殊不知全得力於她大學時就對西洋經濟史、數學史、科學史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能在35歲登上副總的位子,更大的理由源於喻芝蘭的特質。
「學校教的知識一定是過時的,可是出校門之後,我都快人一步,」喻芝蘭說。一個感興趣的新名詞出現,她會一口氣把相關書籍全掃回家,即使像「平衡計分卡」之類的術語,一開始跟工作根本不相關。喻芝蘭有個自我要求的原則:「當代流行的觀念,絕不能不知道。」
這個習慣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首先是社交場合中,不愁沒話題。「大家都喜歡碰到能請教他專業的人,」不管對方背景如何,喻芝蘭很少「霧煞煞」,總是能順勢聊開,甚至串起不同線索,幫人與人搭起橋梁。
她的嗅覺為自己的職涯創造出不少機會。由於喻芝蘭「懂得多」,她在遠傳時,4次代表參加亞太經合會電信工作小組。「當老闆只能挑一個人的時候,我就叫做『多才多藝』,」喻芝蘭笑著解釋。
她原先是電信法規的門外漢,但是私底下自掏腰包去上課、研究,等到公司要新設「法務暨法規處副總經理」,放眼望去,竟然沒人比她更適合。
一個常識豐富的人,等於腦袋中開了很多不同主題的檔案夾,可以不斷累積、整合。「當你做到最高的層級,常常要定義這個世界,碰到問題,更要有自己的完整架構,」喻芝蘭從作為主管的角度,感受尤其深刻。
台灣微軟公關副總經理張衣宜的人面極廣,每天都要跟一大堆媒體記者打交道,可是她念東海大學哲學系時,不但讀的書很「形而上」,她自己也是「非常人文又不食人間煙火。」
學習真實世界的應對進退
直到一件小事,改變張衣宜的想法。
大學畢業後,她留在學校當助教,經常要幫系上舉辦各種學術研討會。有一天來了一通電話:「省議會,我姓高。」話筒那一端顯然認為這樣已經足夠辨識出身分。偏偏張衣宜就是會不過意,還繼續追問:「你是誰?全名是什麼?」
「結果,他是當時省議會議長高育仁,」張衣宜邊回想邊笑說。這個在大人物面前的尷尬片刻,讓她從此開始注意政治動態,學習真實世界中需要什麼樣的敏感度與應對進退。
等到出國念書後決定進入企業,實務上規畫活動、外界聯繫,全都難不倒張衣宜。而善於應用、活化哲學的底子,更使她能讓老闆的眼睛為之一亮。
1年多前,張衣宜從台灣阿爾卡特轉任微軟。前前後後,她一共面試了5關。每次面試結束前,她都會問一個問題,非關福利與待遇:「台灣微軟如何定義自己在全球微軟中的位置?」
「哲學就是喜歡探索『根本』,」張衣宜笑著說。最後一關的面試官是微軟大中華區總裁黃存義,聽到她的問題後大為讚許:「難得有人會這樣問。」他甚至還反問張衣宜:那其他人怎麼回答?
常識力的第2個層次,是從對「事」的「知識」順利推進到對人的「見識」,有時候這還需要一些人生經驗的催化,才能正確解讀表象背後的意義,做出適當的反應。
專業,就是連處理人的問題也很專業
比方說,被罵要怎麼處理?怎樣讓罵你的人反過來欣賞你?
礁溪老爺大酒店總經理沈方正,踏入職場工作頭3年在來來大飯店,有次去找其他部門的主管借資料,卻毫無預期地被狗血淋頭罵了40分鐘。其實對方的目的在「指桑罵槐」,由於跟沈方正的主管有心結,檯面上不好衝突,就借題發揮,為難沈方正。
沈方正只說了兩個字:「謝謝。」回去也只是簡單敘述了一下,沒有大肆宣揚,更沒有告狀。
「就算當時出了一口氣,最後還是反彈到自己身上,」沈方正說。果然,他的反應不但讓對方自知理虧,後來也對沈方正另眼相看,態度非常客氣。
「專業,就是要連處理人的問題也很專業,」沈方正始終這麼相信。從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系剛畢業時,他從櫃檯接待員開始做起,當時來來飯店在應徵的3400人中,只錄取4個人,有留美、留日、還有馬尼拉大學MBA的歸國華僑,沈方正是當中學歷最低的,頭一、兩年,他不諱言難免經常被欺負。不過,沈方正反而從裡面學到智慧。
生活是最博大精深的一門課,其中一位名師是「挫折」。很多對人情世故的通達,其實都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把自己看小,把別人在意的事情放大。
瞻博網路台灣區總經理林蒲英大概是唯一念過「補校」的外商公司總經理。高中聯考落榜後,他只考上建國中學補校。當時念補校的都喜歡調侃自己是「第三等人」,因為在建中校園裡,「第一等人」當然是日間部,其次是夜間部,再來才是給成人進修用的補校。
有自知之明,機靈翻身
對林蒲英來說,記憶中最難堪的並不是成績不如人,而是明明穿著建中的鐵灰色外套,但是學號繡線的顏色、班級編號的方式都不同,親友每每不明就裡,發出讚嘆:「你讀建中喔!」「根本不知道要怎麼辦,只想趕快躲進房間裡,」林蒲英回憶。
念完補校,他又重考1年,才進入淡江大學輪機系。因為不想跑船,林蒲英待過貿易公司,當小弟打雜,還做過代書。直到經過同學介紹,進入一家代理網路數據機的公司,才算正式開始職場生涯。
當中有段小插曲,為了怕老闆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而直接說No,他主動減薪3,000元。「我說,試用我兩個月,不行,就把我fire,」林蒲英描述。
這份「自知之明」為他贏得工作。從工程師到業務,林蒲英在這家公司4年間,什麼任務、要求都碰過。一面回溯,他突然有感而發地做出結論:「人生早一點面對這些,也沒有什麼不好。」
等到他經營瞻博科技品牌,過往種種突然都變成資產面對就是不友善、不喜歡品牌、不肯定產品的客戶,林蒲英可以把挫折感壓到最低,鍥而不捨地每週去拜訪,義務幫客戶上課,直到他們問:「你到底有什麼要賣給我?」
同理心高,使林蒲英總是把客戶擺在前面,而非自己高人一等。他指出「優秀專才」容易陷落的思考盲點:「看事情要有『充分』認知,而不是單純用『我認為』的方式去做。」
應該不會有人再懷疑「常識力」不夠重要,它可以系統性有方法地培養嗎?答案當然是“Yes”!
時時接收資訊,也放大視野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在《工作雞湯》一書裡說,進入職場後,應該把過去在教育體系中養成的「資訊吸收型」頭腦,調整成「資訊發射型」頭腦。這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後者不隨便拿「事不關己」、「非我專長」、「跟我想法不一樣」作藉口,縮回探索的觸角。
「聰明,就是耳聰目明,」蘇國垚做下新解,因此,出發點不妨就從磨練感官開始。
教書4年多,每堂課開講前5分鐘,蘇國垚都拿來分享當週發生的「大事」。可能是新聞、也可能只是身邊好玩的吉光片羽,蘇國垚平時會用數位相機拍下來,做成簡報,圖文並茂地講給學生聽。
他講過的一個例子,是有一次帶畢業班去旅行,走到美國舊金山柏克萊大學,馬上忍不住掏出相機記錄。原來學生餐廳前的牆面上,陳列的報紙高達10份,全都是世界權威的發聲媒體。有個報紙叫《DNA》(Daily News Analysis),連他也沒見過,回來一查才知道是印度孟買第一大報。
比起來,台灣年輕人的視野就太狹隘了。
蘇國垚搭捷運時只做兩件事:看書或看人。

看人時,從他的表情、穿著或動作,猜測他是什麼職業?坐到哪裡下車?做為一種擦亮心智的練習。
學歷,通常只在兩個時間點會受人注意,一是新鮮人找第一份工作時;再來就是等到功成名就那一刻。而豐厚的常識力不僅可以幫助你擺脫起點的弱勢,更可以比別人有機會捕捉到一路上意想不到的變化。
你的sense夠嗎?從此別再聽到有人嫌你「不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