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家庭~婆媳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家庭~婆媳關係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4月6日 星期五

媳相處真的不難

婆媳相處的問題,我們往往無法分辨好與壞、對或錯,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了解彼此,找出最適合的相處模式。

愛家課程組 鄧皓引

又青(化名)與先生大仁(化名)新婚兩個月,他們在外自組一個小家庭,各自有工作。一個週末她隨先生回婆家,公公婆婆熱情的歡迎他們,聽他們分享蜜月旅行,也了解他們婚後的幸福生活,一陣閒聊過後,婆婆問:「又青呀!我們家大仁做不做家事呢?」又青誠實的說:「會呀!通常我煮飯他都會洗碗,我們也會一起晾衣服。」婆婆聽完,臉色一沉說道:「我兒子從沒做過家事,男人應該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上面這則小故事的婆婆顯然生氣了,如果你是媳婦或是兒子,你會怎麼做?是據理力爭還是低頭認錯?

這兩個女人怎麼了?

曾經有人說,在姻親關係中最容易產生問題的即是「婆媳關係」,提到「婆媳」二字,往往也容易令人聯想到負向的情緒。上網搜尋婆媳兩個字,出現的不外乎是婆媳過招、愛恨廚房、嫌東嫌西等負向字眼。在針對婆媳關係的論壇中,抱怨與宣洩的話語也永遠比讚美與感謝來得多。對先生而言,這兩位摯愛的女人湊在一起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首先,我們必須認清自己處在一個傳統與現代思維交替的年代。過往的家庭型態多以三代同堂為主,「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讓妻子與媳婦的角色與應盡的義務相對明確。然而,現代女性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雙薪家庭的比例與日俱增,造成傳統對媳婦的角色期待已不再合適。不過,對於傳統「好媳婦」的標準卻仍深印在長輩心中,當婆媳間無法調適這種期望與落差時,往往就容易引爆衝突。

婆媳關係的多元和諧

近年來,專家與學者們企圖為婆媳問題尋找解決之道,許多的專家曾建議婆媳要視對方為自己人,建立有如母女般深厚的情誼。黃莉則曾經在2006 年對關係和諧的婆婆與媳婦進行訪談,她指出現代和諧的婆媳關係呈現多元的面貌,除了「情同母女」之外,還發展出「情同姊妹」、「上下有序」以及「工作夥伴」的和諧關係。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婆媳關係逐漸建立在如何讓家庭更有效率的運作,婆媳間以完成任務為首要目標,發展出如同工作夥伴的關係,例如:婆婆協助容易加班的兒子或媳婦去學校接小孩,媳婦下班後接手小孩課業的輔導。在這樣的家庭中,彼此可以討論分工模式進而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然而,對多數的婆媳來說,互動仍然侷限於家事處理與家人照顧上,但「情同姊妹」的互動方式卻可以打破以往只以家務為焦點的僵化的婆媳關係。暢銷作家吳娟瑜曾經分享她以「欣賞學習」的心情與媳婦相處。有一次她在冰箱上貼出全家人的行程表,希望大家能按表操課,但媳婦直接提出異議,當她理解媳婦反對的理由後,自己也從善如流地撤下行程表。在這次事件中,她們並沒有爭執,反而讓吳娟瑜學習到媳婦據理力爭、不畏強權的處事方式,也讓她反思自己與丈夫的溝通技巧,改變以往只是讓步、猶豫的溝通模式。

在「工作夥伴」與「情同姊妹」的婆媳關係中,我們不難發現她們是可以彼此分享與討論的,不過這樣和諧的關係通常不是一蹴可成,又青與婆婆剛在關係建立的初期,對彼此都還有防備心,建議先把想法「暫停」,避免外顯衝突,先維持表面的和諧,再擬定下一步驟。

先生的關鍵角色

婆媳關係的產生,需仰賴一個關鍵人物,那便是婆婆的兒子、媳婦的先生,常常有人問,先生到底該不該介入婆媳問題?家庭社會學家孔祥明(1999)表示,媳婦的先生是促進婆媳和諧關係的重要因子,如果先生在緊張的婆媳關係中逃避退縮或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反而會讓婆媳關係越來越惡劣。聰明的先生,懂得當一個居中協調者,在衝突事件中保持公正的態度並選擇適當的時機出手,往往了解通盤狀況再進行協調的先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溝通時的話語也要多加修飾,不要成為傳聲筒先生,將情緒化的抱怨字眼也傳到對方耳裡,反而加深母親與妻子的誤解。最後,私底下偏向妻子,但本身對母親依然尊重的先生,最能成為好的居中協調者。

故事中的大仁在離開爸媽家後,對又青說:「謝謝你沒有與母親爭執,家事我還是會繼續做,但就別讓爸媽知道了。」這句話雖然不完美,但卻溫暖了又青的心。

婆媳相處的問題,我們往往無法分辨好與壞、對或錯,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了解彼此,找出最適合的相處模式。(取材自20124月號《愛家》雜誌)

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你家 ‧ 我家的﹝婆媳問題?可以沒問題!﹞

你家 我家的﹝婆媳問題?可以沒問題!﹞
「婆媳問題」從古至今就是個難解的謎。
兩個好女人怎麼一湊在一起就變成兩個問題女人??
如果你們家也存在著連醫生也解不開的「婆媳問題」,看看下面這篇網路上流傳給婆婆、媳婦的忠告小文,也許是化解問題的開始……

這一位媽媽分享給已嫁女兒、找她取經的準婆婆們的婆媳相處原則與忠告:
給婆婆:

1
請不要把媳婦當敵人,要當她是親人。
這個女孩也是父母手心裡的寶,她為愛而來,不是為作戰而來。
2
請不要把媳婦當僕人,要把她當作女人。
不要一結婚就告誡她應該做好一切家務。
3
請不要把媳婦當外人
她身體不適時、情緒不好時,請真心關愛她。要知道,當你有病痛時,最能貼身且貼心照顧你的人,不是笨手笨腳的兒子,而是兒媳婦。
4
不要把媳婦當成超人
這女孩兒與你的兒子一樣,從小到大在學校專心念書,如今又在公司全力打拼。別苛求她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廚房廳堂都能玩得轉。
5
請不要以家世、文憑等種種原因看輕媳婦。
婚姻二字,都有字邊,看輕了媳婦,便是看輕了這樁好姻緣。
6
請保持長者的風度。
永遠不要在兒子面前說媳婦不好,他漫長的一生都要由這個女子陪他走完;永遠不要在外人面前說媳婦不好,這樣親人也會變外人。
 給媳婦:
1
請別把婆婆當仇人,當她是恩人。
她數十年嘔心瀝血培育一個男人,風華正茂時交予你。
她付出了一個女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請善待這個因「愛」相逢的人。
2
請別把婆婆當天使,當她是凡人。
你有困難時,別期望她忽然出現在雲端。
她如果能幫你,請感恩;如果不能,請寬容。
3
請別把婆婆當老人,要當她是小孩
每個女人,無論多滄桑,都擁有一顆童心。請常常誇獎她的氣質內涵,讚歎她的智慧才幹,哄她開心。
4
如果和老公有矛盾,請不要讓婆婆知道。
無論是誰犯的錯,都不要狠心讓一個老人來買單。
5
如果婆婆叮囑你加衣添飯,你可以不照她說的做,但請不要厭煩。
所有母親的愛,都沒有什麼新意,可所有的真愛,都值得珍惜。
6
你可以不陪她看連續劇,可當她痛駡某個反派角色時,請附和她;母親節時你可以不送禮物,但當著鄰居的面,你叫媽媽的聲音一定要足夠響亮
7
如果你做不了婆婆貼心的小棉襖,請做她的小手套。女人的手似乎都很涼,年老了會更涼。請記得,有空時,握一握她青筋漸凸的手。用你的手,告訴那雙日漸老去的手:我愛你
 時常想起對方的好,是化解問題、邁向融洽的小秘方,所謂「有關係」就「沒有關係」

 ~愛家基金會~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數不盡婆婆的好


數不盡婆婆的好 
撰文/Abigale ◎期數:3802009.05

傳統觀念中,女孩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婚姻就是女人一輩子幸福與否的賭注。如今到了這個時代,女孩對婚姻與愛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也更多人願意保留單身的自由,不甘被婚姻束縛。

但在主耶穌所保守的婚姻生活中,其實有許多美好經驗值得女孩子去投入學習,並且在這當中磨練出女人擔當一家之母的成熟風貌──這也是我在婆婆身上所見識到的風範。

我的婆婆很年輕,不過五十出頭,是個新世代的好女性。許多婆媳之間的相處問題,在我們身上不曾有過,真的非常感謝主!神賜給我這樣好的婆婆,真是彌補我失去母親的缺憾。在此僅將所觀察到婆婆的諸多優點,提出與大家分享。
積極參與教會事奉,不求聲名


印象中,我的婆婆是個善於關懷信徒的人,她也曾是我宗教教育的老師,對當時還是孩童的我有問必答,極有耐心。婆婆一直是被大家稱讚的好姊妹,在教會裡的炊事組、插花組、茶點組都可瞥見她的身影。

她從不在檯面上出風頭,卻會私底下對弟兄姊妹默默付出,以有限的物資與財力來幫助貧困信徒、不求回報,對鄰居與客戶也是以真誠相待。

有些長輩覺得我的婆婆看起來溫順、很依賴公公,不像是個辦事能力強的女主人,我卻認為婆婆非常聰明,因為她平時言談之間不會誇口自己的榮耀,無論在家、在外或是在教會都能謹守口舌,從來不道人是非長短,並且總是扮演著善於傾聽的角色,只說真心話、沒有詭詐。婆婆善於觀察家務,她的能力都在適當時候施展開來,恰如其分。
真誠關懷子女與媳婦


婆婆樂於關心她的子女,時常聆聽子女的心事,並且也視媳婦為女兒。其實婆婆在我們婚前就對我非常好,時常關心我們交往的狀況,讓我有穩定的安全感,並且在我身體狀況亮紅燈時,將我當作自己女兒一樣關懷愛護,真使我愛慕婆婆甚於愛慕先生──好似路得愛慕她的婆婆拿俄米一般,因婆婆的真誠實在是令人感動。

記得婚後婆婆對我說:「媳婦也享有家人的各項權利喔!不要客氣耶!」這句話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當先生婚後入伍當兵時,我經常會感到孤單,細心的婆婆察覺到我的落寞,也沒有多說什麼,就騎著摩托車載我去逛夜市、吃晚餐,這件事令我感念在心。長輩有時候一個貼心的舉動,真會給晚輩數不盡的溫暖與感激。
樂於分享生命


婆婆時常笑咪咪的與我分享她的生命歷險記,包括她幼年喪母之後的生活、青年時期浪子回頭、與公公交往過程、作媳婦的體驗,以及生產與育兒經驗談。

婆婆說她的信仰能夠復興,都是因為蒙主保守嫁入公公這方信仰堅固的家庭。婆婆總是以幽默的態度來看待她所遭遇的一切,並且不著痕跡、以身作則來鼓勵我,希望我也要靠著主耶穌勇敢堅強,並且不要擔心憂慮嫁進門之後的生活,因為嫁進她家就對了!
對媳婦永遠的鼓勵與接納


婆婆也不吝在眾人面前稱讚媳婦。猶記未過門之前,婆婆就昭告天下她將要娶漂亮媳婦了;過年時,甚少碰家事與烹飪的我,所能幫的忙實在有限,但婆婆看到我有心,就在眾人面前盛讚媳婦的優點。這一切雖然讓我很不好意思,卻真切感受到她的肯定,也激勵我在各樣家事上盡力學習,希望一有機會就能作婆婆的好助手。

其實我這個小媳婦來自不同家庭、擁有不同背景,要融入另一個家庭的文化是相當困難的,婆婆卻從來不挑剔我們之間的歧異之處,而給予完全的包容接納,還常常看見媳婦的優點而加以鼓勵,實在不容易。在婆婆身上看見諸多值得效法的地方,她待人處事的法則也成為我最好的榜樣。
× × × ×


進入婚姻之前,實在聽過太多婆媳之間的風風雨雨。似乎無論信主與否,婆媳問題都無可避免,而這樣的風聲鶴唳,往往讓年輕女孩對於婚後進入另一個家庭的新生活感到退卻。身為新世代的年輕媳婦,願與大家分享我的感恩心得:
謙卑、勤快、知分寸


婚嫁之前,我常想:要作個得人疼愛的媳婦,應有一些規則可循,其中不外乎謙卑、勤快、知分寸。媳婦在婚前畢竟是外人,婚後就要努力去適應另一個家庭,包括學習這個家庭的文化、認識與關心每個家人的內在與外在。

在進退應對上,因為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就知道如何去拿捏分寸,避免不得體的表現。因為這是一輩子都要去經營、保護的親密關係,所以抱持柔和謙卑的心、勤快的學習,與婆家相處時也能知所進退、不一意孤行,都是不可缺少的良好態度喔!
隨時關心婆婆的需要


要能夠保持良性互動關係,就是真心去愛婆婆和她的家人,並隨時關心婆婆的需要。媳婦們三不五時就可以打通電話,關心一下婆婆最近在忙些什麼?需要什麼呢?返家時,可以帶回婆婆喜歡的伴手禮或名產;記得要為婆婆慶祝生日,也是考驗媳婦的貼心程度。

過年了,大家忙著準備年菜,即使小媳婦幫不上什麼忙(廚房只有一個女主人),也一定要在婆婆身邊打雜協助,或是幫忙切水果、零食擺盤、倒茶、招呼客人。

這次過年適逢懷孕,我僅僅向婆婆表達關心年菜的準備,婆婆就覺得媳婦能夠一同參與討論,也分擔了她的辛勞。雖然我沒有辦法幫忙,心意一到,婆婆就已經很高興了。
與婆家分享生活趣事,

並樂於讚美丈夫


長輩們除了物質上需求之外,更喜歡晚輩主動的關心問候。無論與公婆同住時期,或是如今於外縣市自己租屋居住,我都喜歡不時和婆婆聊天攀談,分享我和丈夫的近況。電話中除了報平安,我們也常常分享生活上的趣事,以及需要代禱的事項。

其實我也有一個小祕訣,就是常常向婆婆讚美我的先生,因為兒子是母親的榮耀!當先生在生活中表現出各項優點、在外被人稱讚,或在事業上有良好成績時,趕快讓婆婆知曉,讓她也與有榮焉,何嘗不是舉手之勞的美事!當然也要常常讚美婆婆的手藝,並且聽見他人也讚美婆婆的拿手菜時,要當報馬仔讓婆婆高興一下喔!
作婆家家人之間的橋樑


感謝主,讓我能夠參與這個家庭,進而當他們之間溝通的橋樑,作每個人的好朋友。在公婆和丈夫之間,有時候會需要藉由第三者的潤滑,比如公婆希望先生繼續深造,先生卻想走自己的路線,於是兒媳婦就可以作兩者之間的緩衝,也適時平撫丈夫的情緒。

在我婆家的家庭生活中,公公和婆婆會分別與我分享他們在信仰生活上的想法與作法,小姑與大伯在婚姻方面也需要有姊妹來幫助諮詢,而以上這些傾聽的動作,其實都是媳婦可以效勞的。甚至如果有機會,媳婦也能去關心公公婆婆的家人──丈夫的伯父叔叔姑姑、阿姨舅舅們,多一點交流,會讓彼此更加親近。
作個得人疼的好媳婦


最後分享我母親得人疼惜的祕訣:常常笑臉迎人、嘴巴甜、對婆婆噓寒問暖、手腳勤快又做得甘心樂意。我的母親非常討阿媽歡心,因為她除了善於治理家務,又將父親和我們姊妹倆照顧得無微不至,並且她每次回阿媽家,總是熱情的跟阿媽互動,親密的如同招呼自己母親一般。

印象中,阿媽總是對她傾心吐意,她也扮演著傾聽與安慰者的角色,讓阿媽開懷又放心,所以在母親離世之後,阿媽的眼淚流了好多年,因為她已將這個兒媳婦當作親生女兒了。

「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四2-3)。和諧的家庭,使家人性格穩定、作工有力;吵鬧不斷的家庭,使人心煩意亂、充滿了破口與不安。

婆婆與媳婦若是和諧親愛,溫暖的氣氛將帶給家人們多麼大的安慰!感謝主!這是我進入婚姻之後,在婆家逐漸產生的深刻體會,也讓我想起婆婆、母親與阿媽的良好典範。僅以此文,與眾姊妹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