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健康~運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健康~運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有機會就光腳走走路 放放電吧!!


轉貼:有機會就光腳走走路 放放電吧!!
   
「我不是英雄,只是個想活下去的平凡人。」
孫正春夫婦赤腳健走多年,走出健康,走出人生大道。(圖片提供╱希望基金會)
62歲埔里鎮人「赤腳行者」孫正春,19年前診斷發現癌症,萬念俱灰中,走著走著,意外走出條人生大道。 發現腫瘤以為人生完了孫正春過去為林業試驗所員工,43歲時,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身體成天不舒服,經醫生診斷發現頷下腫瘤,要他下午馬上住院,準備開刀。「我當時很絕望,不敢和太太講,覺得人生就要這樣完了。」
全身皆病光腳寫下遺書
孫正春當時右耳旁還有3顆淋巴腫瘤,總在睡覺時抽痛,全身冒冷汗。此外還有心律不整、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氣喘、頸神經壓迫、糖尿病、四肢劣澱粉沉積症、內外痔、便秘等病痛。那時家裡除 太太,還有兩個就讀小學的孩子,當天離開醫院,回到熟悉的山林,光著腳在田中走來走去,難過的寫下遺書。12km山路愈走人愈清醒之後一個星期,他天天恍神,上班不專心,常赤腳在田中來回走動,不知道為什麼有種愈走愈清醒的感覺。

「就突然蹦出個想法,乾脆走路上班算了。」孫正春隔天開始牽腳踏車赤腳入山,面對12.5公里的山路,起初才走50公尺就想放棄,後來堅持走完,每天花超過3個鐘頭上班。
瘦了9公斤腫瘤竟然消失3個月過去,體重從62公斤減輕9公斤,讓他擔憂是不是病發,加上被太太發現牽車上班,周遭鄰里也覺得他赤腳走路,像個瘋子,於是向家人吐實,硬著頭皮赴診。沒想到這次檢查讓醫生驚訝,懷疑檢查有誤,因為各種病痛不藥而癒,腫瘤消失,心律不整的脈搏從100多下變60幾下,簡直脫胎換骨。

疾病變朋友提醒他要運動
孫正春解釋可能因為走路活絡血管,長年都在山林,吸收芬多精、負離子及豐富氧氣,體質逐漸改變。「我相信疾病還在我體內,沒有消失,只是在掌控中。」孫正春笑說現在將疾病看作「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每天叮嚀我要運動6小時,要正常作息、健康飲食,19年囉,他好久沒來看我了。」
孫正春6年前退休後,開始擔任森林志工,依舊赤腳走路,曾從埔里走到員林,走到墾丁,經霧社福壽山、梨山、思源埡口走到宜蘭福山植物園,未來他希望與太太一塊赤腳走遍全台319鄉鎮。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每天堅持10分鐘快步走可激發積極意志


每天堅持10分鐘快步走可激發積極意志

走,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
按照走的速度,時速在4.5公里以上的為快步走,
時速在3.6公里的為慢行,時速在3公里以內的為散
步。
但不管哪種走路形式,對身體都是一種有效的鍛煉,
是增強心力、減輕體重的可行措施。

快步走,一般在早晨起床後進行,每次3045分鐘,
注意心率最高應控制在每分鐘120次以下,
以每小時行走57公里的速度為宜。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弗勒研究發現,
每天堅持10分鐘快步行走不僅對身體健康大有裨益,
還能激發積極向上的意志。

快步走的地點一般選擇在平坦的馬路、運動場上。
慢行,就是用平時一般的速度走路。

這種走法適合於一天內的所有時間和所有年齡組的
人,
長年堅持,能夠增強人的心肺功能,增加血管彈性,
增強肌肉新陳代謝,促進脂肪的轉化,
提高神經系統的協調支配能力,以達到舒暢心情、
放鬆神誌、消除抑鬱、預防疾病、解除疲勞、強壯體
魄的目的。

慢行的地點無法做專門選擇,在什麼樣的環境就走什
麼樣的路,
以走坎坷不平的路對身體益處最大。
散步,速度可以掌握在每分鐘走6080步之間。

中國傳統健身術《內功圖說》中記載一種摩腹散

認為兩手摩腹移行百步除食滯
這樣一邊輕鬆地散步,一邊柔和地按摩腹部,
有助於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腸道疾病。

散步適合於中老年人,腦力勞動者和體弱多病的人,
多在早上起床後、飯後或睡覺前進行,每次30分鐘左
右。
這樣走一走,對全身各個系統都有好處,
特別對鍛煉心臟、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
降低血糖血壓、解除大腦疲勞、幫助消化有良好作
用。

散步的地點一般應選擇在環境幽雅安靜、空氣流通新
鮮的地段,
如能經常在綠地和花園內散步更好。

隨著交通的發展,人們的行走功能正在不知不覺中減
退,
充分認識走的重要性並堅持施行已顯得非常迫切。
從健康意義上說,提倡安步當車不是複古,更不
是倒退,
而是有益之舉。